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获 → 穫獲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骈字类编》:夜获(夜获)
左传桓公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逐翼侯于汾隰骖絓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
《漢語大詞典》:姑获(姑獲)
传说中鸟名。相传为产妇所化,正月夜出现,其声似小儿泣,喜取人女子养之,至有小儿之家,即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说鸟落尘于儿衣中,可令儿病,也叫“鬼鸟”、“女鸟”、“夜行游女”。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姑获鸟
《骈字类编》:二获(二获)
周礼射人见二候下
《韵府拾遗 陌韵》:访获(访获)
北史韦孝宽传段琛遣其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人孝宽乃遣谍人访获手迹令善学书伪作道恒与孝宽书令敌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
《漢語大詞典》:丰获(豐穫)
犹丰收。 宋 强至 《次刘才邵送魏彦成韵》:“神方介以福,丰穫报勤播。” 清 曹寅 《放愁诗》:“丰穫勤耨,饘粥傴僂;偶有旨酒,爰念好友。”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记沿途所见》词之三:“调查农村些仔事,要凭力量争丰穫。”
分類:丰收
《骈字类编》:嘉获(嘉获)
左传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挐非卿也嘉获之也
《漢語大詞典》:获索(獲索)
西汉 末年一支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号。东观汉记·吴汉传:“﹝ 汉 与诸部将﹞遂鼓而进……讨 富平 、 获索 二贼於 平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铜马 …… 获索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 李贤 注:“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彊盛为号。”
《漢語大詞典》:获渠(穫渠)
护雨用的蓑衣。
分類:蓑衣
《漢語大詞典》:获麟台(獲麟臺)
为纪念“西狩获麟”,后人在获麟处筑起的土台。 唐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诗:“西过 获麟臺 ,为我弔 孔丘 。” 王琦 注引《一统志》:“ 获麟臺 ,在 鉅野县 东南……即西狩获麟之所,后人於此筑臺。”参见“ 获麟 ”。
《漢語大詞典》:获麟(獲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漢語大詞典》:获敛(穫歛)
收割聚积。墨子·非攻中:“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穫歛。”
分類:收割聚积
《漢語大詞典》:获谷(獲穀)
布谷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四月也有鸟名穫穀,其名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犁杷上岸。” 五代 五缟 《中华古今注·鸲鹆》:“一名鳲鳩,一名鴶鵴,今之布穀也, 江 东呼为穫穀也。”
鸟名。即布谷。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四月有鸟,名获穀,其鸣也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犂杷上岸。” 熊澜 注引 郭璞 曰:“今布穀也, 江 东呼获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鳲鸠﹝释名﹞引 陈藏器 曰:“布穀,鳲鳩也, 江 东呼为获穀,亦曰郭公,北人名拨穀。”
《漢語大詞典》:获铎(獲鐸)
喧闹,慌乱。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崔张随分好事》曲:“猛见了倾国倾城貌,将一箇发慈悲脸儿朦着,葫芦啼到晓,酩子里家去,只落得两下里获鐸。”
分類:喧闹慌乱
《漢語大詞典》:获薪(穫薪)
砍下的柴薪。诗·小雅·大东:“有洌氿泉,无浸穫薪。” 毛 传:“穫,艾(刈)也。”一说为落木之薪。 郑玄 笺:“穫,落木名也。”
分類:柴薪
《骈字类编》:七获(七获)
南北朝 范云 数名诗 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
《漢語大詞典》:释获(釋獲)
古代行乡射礼时,射者每中一箭,记分者放一根筹子以计算成绩。犹今之竞赛记分。仪礼·乡射礼:“司射遂进,由堂下北面命曰:不贯不释……乃射,若中,则释获者坐而释获,每一个,释一筭,上射於右,下射於左,若有餘筭,则反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