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莎草  拼音:suō cǎo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茎高十至六十公分。叶细长,深绿色,夏日由茎顶分歧生开黄褐色花穗。地下块根称为「香附子」,可入药,有健胃、理气、调经等功能。也称为「雷公头」、「土香」。参见「土香」条。
《漢語大詞典》:青莎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莎,古人为诗多用之,此草根名香附子, 荆襄 人谓之莎草。” 唐 温庭筠 《齐宫》诗:“远水斜如剪,青莎緑似裁。” 清 郑燮 《细君》诗:“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机捕雀儿。” 王统照 《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
《漢語大詞典》:地毛
(1).莎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莎草香附子
(2).指地面上生长的庄稼、树木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是时禁旅不能徧及,降将武夫,乘机煽虐,所至地毛如洗。”
《漢語大詞典》:香莎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块叫香附子,供药用。 唐 皮日休 《太湖诗·孤园寺》:“香莎满院落,风汎金靃靡。” 元 谢宗可 《渔蓑》诗:“翠结香莎付钓舟,一竿风雨不须愁。”
《漢語大詞典》:绿莎
(1).绿色的莎草。后汉书·马融传:“树以蒱柳,被以緑莎。”
(2).泛指绿草地。 唐 元稹 《和乐天题王家亭子》:“风吹笋籜飘红砌,雨打桐花盖緑莎。” 前蜀 韦庄 《睹军回戈》诗:“御苑緑莎嘶战马,禁城寒月捣征衣。” 宋 叶梦得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词:“好是緑莎新径,賸安排芳意,特地重栽。” 明 刘基 《琅琊王歌》之二:“花高折不得,空步緑莎归。”
《国语辞典》:土香  拼音:tǔ xiāng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根茎细,块茎褐色,具香气。茎高约十至六十公分,叶线形。长侧枝聚伞花序开展;苞片二至三枚;伞梗三至十枝;小穗线状披针形,淡黄色。小坚果狭长椭圆形,具有钝三棱。块茎入药可用于治疗感冒、袪风、解热。
《国语辞典》:香附  拼音:xiāng fù
莎草科「莎草」的地下块茎。也称为「香附子」。参见「莎草」条。
《漢語大詞典》:射莎
指 北周 豆卢宁 百步射莎草的故事。北史·豆卢宁传:“﹝ 豆卢寧 ﹞尝与 梁仚定 遇於 平凉川 ,相与肆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仚定 服其能,赠遗尤厚。”后以“射莎”为射技高超之典。 唐 李商隐 《镜槛》诗:“梯稳从攀桂,弓调任射莎。”
《漢語大詞典》:香附子
莎草的块根。中医入药,有健胃、镇痛和调经的功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莎草香附子:“《别録》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后世皆用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上古谓之雀头香。按《江表传》, 魏文帝 遣使於 吴 求雀头香,即此。”参见“ 香莎 ”。
《漢語大詞典》:香莎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块叫香附子,供药用。 唐 皮日休 《太湖诗·孤园寺》:“香莎满院落,风汎金靃靡。” 元 谢宗可 《渔蓑》诗:“翠结香莎付钓舟,一竿风雨不须愁。”
《国语辞典》:纸草(纸草)  拼音:zhǐ cǎo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茎高约二公尺,三棱形,基部叶退化成鞘状,茎顶有苞叶,花序伞形,小穗聚生伞辐顶端,茶褐色。古代埃及以此为制纸原料,今亦栽培供观赏用。也称为「纸莎草」。
《国语辞典》:猪鬃草(猪鬃草)  拼音:zhū zōng cǎo
1.蕨类铁线蕨科「翅柄铁线蕨」、「铁线蕨」等铁线蕨类的别名。参见「铁线蕨」条。
2.蕨类木贼科「问荆」的别名。参见「问荆」条。
3.莎草科「莎草」的别名。参见「莎草」条。
《漢語大詞典》:薃侯
草名。也称莎草。尔雅·释草:“薃侯,莎。其实媞。”
分類:草名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