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2,分3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英雄
英灵
英英
英豪
群英
英风
落英
英才
耆英
英俊
英气
英声
英姿
英华
英贤
《國語辭典》:英雄  拼音:yīng xióng
才能超群出众的人。《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國語辭典》:英灵(英靈)  拼音:yīng líng
1.英华灵秀所凝聚的气。指才能出众的人。《隋书。卷四二。李德林传》:「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唐。王维〈送綦毌潜落第还乡〉诗:「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2.英烈的灵魂。唐。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诗:「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今凯歌欲还,献俘将及。汝等英灵尚在,祈祷必闻。随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国,各认本乡。」
《國語辭典》:英英  拼音:yīng yīng
1.俊美、气概不凡。《南史。卷四八。陆慧晓传》:「顾琛一公两掾,英英门户。」
2.白云舒卷的样子。《诗经。小雅。白华》:「英英白华,露彼菅茅。」南朝宋。谢庄〈怀园引〉:「朱光蔼蔼云英英,新禽喈喈又晨鸣。」
3.音乐和谐美盛的样子。《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國語辭典》:英豪  拼音:yīng háo
英雄豪杰。《三国志。卷一四。魏书。郭嘉传》:「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迟先生道:『是少卿先生?是海内英豪,千秋快士!』」
《國語辭典》:群英  拼音:qún yīng
众多才俊之士。《文选。阮籍。奏记诣蒋公》:「群英翘首,俊贤抗足。」也作「群彦」。
《國語辭典》:英风(英風)  拼音:yīng fēng
1.美好的名声。《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2.英伟的丰姿。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國語辭典》:落英  拼音:luò yīng
落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國語辭典》:英才  拼音:yīng cái
才华特出的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虽游夏之英才,伊颜之殆庶,焉能抗之哉。」
《國語辭典》:耆英  拼音:qí yīng
1.年老德高之英才。唐。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宾贤备礼,耆英尽缀于词林。」
2.人名。(西元1787~1858)字介春,清末满州人。历任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并于鸦片战争后与英订定南京条约。英法联军之役后,奉命议和,因态度软弱,使清廷损失极大,赐死自尽。
分類:高年
《國語辭典》:英俊  拼音:yīng jùn
1.才能出众的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三国演义》第二回:「今公兄弟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若使尽力,事在掌握。」
2.称人容貌俊秀有精神。《老残游记》第一○回:「却看那扈姑,丰颊长眉,眼如银杏,口辅双涡,唇红齿白,于艳丽之中,有股英俊之气。」
《國語辭典》:英气(英氣)  拼音:yīng qì
英伟的气概。《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
《國語辭典》:英声(英聲)  拼音:yīng shēng
1.英名、美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当时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文选。杨脩。荅临淄侯笺》:「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
2.优美的声音。《文选。嵇康。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國語辭典》:英姿  拼音:yīng zī
英俊威武的风姿。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风流高会,江南又见奇踪;卓荦英姿,海内都传雅韵。」
《國語辭典》:英华(英華)  拼音:yīng huá
1.秀美的草木。比喻帝王的圣德。《文选。扬雄。羽猎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2.美名。《汉书。卷一○○。叙传上》:「浮英华,湛道德。」
3.精华。《周书。卷四一。庾信传。史臣曰》:「摭六经百氏之英华,探屈、宋、卿、云之秘奥。」
《漢語大詞典》:英贤(英賢)
德才杰出的人。后汉书·马严传:“能通《左氏春秋》,因览百家羣言,遂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 唐 杜甫 《喜晴》诗:“英贤遇轗軻,远引蟠泥沙。” 宋 司马光 《呈范景仁》诗:“地灵物秀气淑美,由来袞袞生英贤。” 王闿运 《丁文诚诔》:“窃微生之逢辰,交当代之英贤。”
分類: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