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灯 → 镫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灯彩(燈彩)  拼音:dēng cǎi
1.民间制造的花灯工艺品。
2.喜庆、演戏时,用做装饰或表演道具的花灯。也作「灯䌽」。
《國語辭典》:灯䌽(燈綵)  拼音:dēng cǎi
喜庆、演戏时,用做装饰或表演道具的花灯。也作「灯彩」。
《國語辭典》:灯谜(燈謎)  拼音:dēng mí
元宵节时黏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的谜语。有时亦贴在墙上或挂在绳子上,猜中者多可获致奖品。《红楼梦》第二二回:「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命你们大家猜。」亦称「灯虎」、「文虎」。
《漢語大詞典》:陆地莲(陸地蓮)
指莲花灯。 宋 范成大 《元夕》诗之二:“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 周汝昌 注:“陆地生莲,指莲灯。 石湖 另有《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诗,有原注云:‘莲花灯最多。’可见当时 吴门 风物一斑,故举莲灯为代表。”
分類:莲花花灯
《漢語大詞典》:彩山(綵山)
宋 代元宵节放花灯,宫内灯彩堆迭成山形,称为 綵山 。《宣和遗事》前集:“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鰲山,高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鰲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一箇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中间有一箇牌,长三丈六尺,阔二丈四尺,金书八箇大字,写道:‘ 宣和 綵山,与民同乐。’” 宋 曾觌 《南柯子·元夜书事》词:“璧月窥红粉,金莲映綵山。”
《國語辭典》:放河灯(放河燈)  拼音:fàng hé dēng
中元节时,把莲花灯放入水中的民间习俗,称为「放河灯」。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外春场六》:「(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
《國語辭典》:走马灯(走馬燈)  拼音:zǒu mǎ dēng
1.一种花灯。从元宵节的习俗发展而来,用木或竹条扎成一风车状的辐射圆轴,轴外围成一个圆筒状的纸轮,上面贴著用各种彩纸剪成的人马图案,纸轮外再作一层方形或圆形的灯壳。在纸轮中安放蜡烛,火焰热力造成空气对流,轮即转动,人马也跟著转动,影子映在灯壳上,往来回转,就像在奔跑一样,故称为「走马灯」。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也称为「马骑灯」。
2.形容人匆忙地来往不停。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往来的人,一上一下,似走马灯儿一般,是好耍子也。」《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小二哥搬运不迭,忙得似走马灯一般。」
《國語辭典》:九莲灯(九蓮燈)  拼音:jiǔ lián dēng
1.道教所称的神灯。通常以莲花灯九盏相连而成。
2.戏曲剧目。两晋及南北朝故事戏。演贺道安杀刺客灭口,反诬闵觉。闵入狱,其仆富奴救闵觉之子闵远逃走,并由远妻代之入狱。后富奴遇火判教而闯阴阳界,借九莲灯,卒替闵觉雪冤。
《漢語大詞典》:五夜元宵
自 宋 初以来,将庆赏元宵花灯的时间由三夜改为五夜,称为“五夜元宵”。《宣和遗事》前集:“且如前代庆赏元宵,只是三夜……从十四至十六夜,放三夜元宵灯烛。至 宋朝 开寳 年间,有两 浙 钱王 献了两夜 浙 灯,展了十七、八两夜,谓之‘五夜元宵’。”
《國語辭典》:逛灯(逛燈)  拼音:guàng dēng
指旧俗市肆于阴历正月十五日灯节晚间,至街衢游览悬挂的花灯。如:「今晚逛灯的人真多,挤都挤不动。」
《漢語大詞典》:灯品(燈品)
花灯的品类。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灯品:“灯品至多, 苏 福 为冠; 新安 晚出,精妙絶伦。”
分類:花灯品类
《漢語大詞典》:狮子灯(獅子燈)
狮子状的花灯。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是物(走马灯)之外,又有车灯、羊灯、狮子灯、绣球灯之类。”
分類:狮子花灯
《漢語大詞典》:沙子灯(沙子燈)
一种供玩赏的花灯。灯外绘人物图像,头部或四肢另以纸剪,贴在特制的机关上,灯内装沙子,用手略摇动,使沙子流泄,冲击机关,纸像即随之活动。红楼梦第六七回:“外有 虎丘 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齣一齣的泥人儿戏,用青纱罩着的匣子装着。”
《漢語大詞典》:科头圆子(科頭圓子)
纸或丝织品制成的无盖饰的圆形花灯。
《漢語大詞典》:谜灯(謎燈)
贴有谜语的花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在门外谜灯底下,设了桌椅笔砚,凡是射的都把谜面条子撕下,把所射的写在上面,由家人拿进来看。” 阿英 《灯市》:“寺观壁上,幌着谜灯,谁都可以立在那里猜。”
分類:谜语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