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逢时遇节(逢时遇节)  拼音:féng shí yù jié
遇到节日。《儒林外史》第二○回:「逢时遇节,供在家里,叫小女儿烧香,他的魂灵也欢喜。」
分类:遇到节日
《国语辞典》:回教忠孝节(回教忠孝节)  拼音:huí jiào zhōng xiào jié
回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相传真主为考验先知亚伯拉罕,要他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以示担任真主使者的决心,其子受真主托梦,即听从真主的旨意,使父如愿以偿。真主被二人的忠孝行为所感动,即派天使带一头羊代子牺牲,故称为「忠孝节」。教民于此日准备羊或牛祭祀。
《国语辞典》:观音诞(观音诞)  拼音:guān yīn dàn
中国民间信仰节日。指观音菩萨的诞辰,也可以解释为观音菩萨得道日、观音菩萨成道日。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的生日;六月十九日是观音出家之日;九月十九日是观音成佛之日,都被称为「观音诞」。民间都有盛大的祭祀仪式及庆祝活动。
《国语辞典》:放爆竹  拼音:fàng bào zhú
燃放鞭炮。多用于喜庆节日。如:「逢年过节,孩子们总喜欢在街头巷尾放爆竹,增添了不少喜气。」《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国语辞典》:放鞭炮  拼音:fàng biān pào
燃放爆竹。多用于喜庆节日。如:「放鞭炮是华人新年的传统习俗。」
《国语辞典》:佛诞节(佛诞节)  拼音:fó dàn jié
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的节日。一般为农历四月八日,也有订为国历四月十五日者。是日寺院除举行诵经法会外,并用各种香料煮成香汤灌洗佛像。也称为「佛诞日」、「浴佛节」。
《国语辞典》:放生会(放生会)  拼音:fàng shēng huì
各佛寺每逢诸佛诞生日或特殊节日,将鳞类生物放入泉池中,以示戒杀,称为「放生会」。
《国语辞典》:园游会(园游会)  拼音:yuán yóu huì
机关学校为庆祝某一节日所举办的活动,并设置游戏、饮食等摊位,供人游乐。
《国语辞典》:美术节(美术节)  拼音:měi shù jié
庆祝美术活动的节日。民国三十二年十月,政府核定每年三月二十五日为「美术节」。
《国语辞典》:耶诞节(耶诞节)  拼音:yē dàn jié
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参见「圣诞节」条。
《国语辞典》:受难节(受难节)  拼音:shòu nàn jié
基督教节日。主要为纪念耶稣受难死亡的事,于复活日前的星期五举行。
《國語辭典》:复活节(復活節)  拼音:fù huó jié
基督教节日。主要为纪念耶稣复活事迹,约在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星期日举行。据说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复活后四十日升天。
《國語辭典》:父亲节(父親節)  拼音:fù qīn jié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为激励抗日战争士气,上海各界人士发起,以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因「八八」二字发音类似「爸爸」,并表示感念亲恩之义,抗战胜利后由政府正式核定。也称为「爸爸节」。
《國語辭典》:感恩节(感恩節)  拼音:gǎn ēn jié
美国人为感谢上帝恩典所订定的节日,亦是最重要的家庭团圆日。节日起源于西元一六二一年,一批自英国渡洋至北美的清教徒邀约印第安人共度三天三夜的欢宴,庆祝小麦的收成。一八六三年林肯总统正式宣布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为国定假日。一九四一年美国国会重新制定感恩节的日期为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漢語大詞典》:赶节(趕節)
(1).赶节场。《水浒传》第一○四回:“近日在 房州 ,闻此处热闹,特到此赶节做生理。”
(2).过节日。 老舍 《牛天赐传》二四:“ 月牙太太 包了半夜的粽子。 天赐 也早早起来,预备赶节。”
分類:过节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