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草
(1).草名。荩草的别称。多用于编织生活用品。 唐 白居易 《昼寝》诗:“坐整日单衣,起穿黄草屨。” 宋 叶适 《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常穿黄草屨,刺白篾艇,往来田间。”《文汇报》1978.12.23:“ 上海市 的 嘉定县 是著名的‘黄草之乡’。这里出产的在国内外市场素享盛誉的黄草织品,从人们日常穿戴的草帽、拖鞋,到一般家庭中使用的提篮、杯套、盆垫、糖果盒等,品种繁多,花色新颖,工艺精细,别具一格。”
(2).草名。艾草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
《漢語大詞典》:蓬艾
(1).蓬蒿与艾草。亦泛指丛生的杂草。墨子·旗帜:“蓬艾有积。” 宋 苏舜钦 《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至若穷途。”
(2).指草野;民间。《宋书·傅亮传》:“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清 侯方域 《陈其年诗序》:“ 吴 趋诸君即数十年来更变迭出,而犹存乎蓬艾之间。”
《國語辭典》:兰艾(蘭艾)  拼音:lán ài
兰草与艾草。兰香艾臭,比喻君子与小人或贵贱美恶。南朝齐。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七首之七:「兰艾隔芳臭,泾渭分清浊。」唐。张九龄在郡秋怀〉诗其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漢語大詞典》:采艾(採艾)
民间习俗。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戯,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进贺端午马状》:“伏以浴兰令节,採艾嘉辰,百辟合祝於 尧 年,万方宜修於 禹 贡。”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节序·端午》:“今在处有採艾採药之説。”
采摘艾草。古有采艾疗疾禳毒之俗。《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毛 传:“艾所以疗疾。”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荆 楚 人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一本作“ 採艾 ”。
《國語辭典》:蒲艾  拼音:pú ài
菖蒲和艾草。中国民俗端午节悬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因菖蒲的叶子,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古人认为可以遏退鬼怪,而艾草从古以来就被用来灸疾治病,所以被认为有驱除瘟疫疾病的功能。《红楼梦》第三一回:「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分類:菖蒲艾草
《國語辭典》:艾子  拼音:ài zi
食茱萸的别名。参见「食茱萸」条。
分類:方言艾草
《漢語大詞典》:芝艾
指芝草和艾草。比喻贵贱、贤愚。 晋 张载 《招隐诗》:“不见 巫山 火,芝艾岂相离。” 南朝 梁元帝 《驰檄告四方》:“ 孟诸 焚燎,芝艾俱尽。”宋书·邓琬传:“ 巫山 既燎,芝艾共烟。”
《漢語大詞典》:艾席
用艾草作席子。言生活极清贫。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 老莱子 者, 楚 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牀,蓍艾为席。”《梁书·安成王秀传》:“两 韩 之孝友纯深, 庾 郭 之形骸枯槁,或橡饭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 清 唐孙华 《双凤村居》诗:“ 凤凰村 畔得吾庐,艾席葭墙称隐居。”
《漢語大詞典》:蓍艾
(1).蓍草与艾草。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牀,蓍艾为席。”
(2).耆艾。蓍,用同“ 耆 ”。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因以指老年。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言旋旧国,保兹蓍艾。”
《国语辞典》:天中五瑞  拼音:tiān zhōng wǔ ruì
旧俗于端午节插用菖蒲、艾草、榴花、蒜头、龙船花等五种植物以避邪驱瘟,称为「天中五瑞」。
《漢語大詞典》:蒲龙艾虎(蒲龍艾虎)
旧俗扎蒲草为龙形,扎艾草为虎形,于端午节挂在门上,以驱恶辟邪。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端阳》:“五月朔,家家悬硃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