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5,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文彩
金花
葱茜
脂粉
秾华
虹蜺
嫣红
艳艳
晖晖
有色
艳色
绝艳
绮丽
霞衣
浓妆
《國語辭典》:文彩  拼音:wén cǎi
1.绚丽、华美的颜色。《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光明熠爚,文彩璘班。」《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只见东南上有一只五色鸟飞来库藏屋顶住著,文彩辉煌,百鸟喧噪,弥天而来。」也作「文采」。
2.文章、文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彩不表于后世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也作「文采」。
《國語辭典》:文采  拼音:wén cǎi
1.绚丽的色泽。《庄子。马蹄》:「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也作「文彩」。
2.文辞、文才。《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也作「文彩」。
《漢語大詞典》:金花
(1).指色彩金黄艳丽、不易败落的花朵。 北周 庾信 《玉帐山铭》:“玉策难移,金花不落。”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二:“胡蝶,胡蝶,飞上金花枝叶。” 明 王世贞 《人日病起作》诗:“柏忆金花煖,梅怜玉树新。”
(2).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南史·鱼弘传:“有眠床一张……通用银鏤金花寿福两重为脚。”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绣段装簷额,金花帖鼓腰。”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后阁四》:“翠管银罌传故事,金花綵胜作新年。”
(3).指头晕眼花或愤怒时出现在眼前的像星星的小光点。 茅盾 《子夜》一:“‘邪魔呀’, 吴老太爷 似乎这么喊,眼里迸出金花。”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他从土里钻出来,只觉地像翻了个过儿,脑袋星星的,乱迸金花,一时想不起为什么跑到这儿。”
(4).见“ 金花银 ”。
(5).见“ 金花牋 ”。
(6).见“ 金花帖子 ”。
(7).见“ 金华夫人 ”。
《漢語大詞典》:金花银(金花銀)
指 明 清 赋征米谷折价上缴的银两。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浙江 等处,每岁夏秋麦米,共折银一百万有奇,即国初所谓折粮银,今所谓金花银是也。”明史·食货志二:“ 南畿 、 浙江 、 江西 、 湖广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米麦共四百餘万石,折银百万餘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亦省称“ 金花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天下漕粟之费,数百万有奇,而上供御用者,名为金花,亦四百万有奇。”清史稿·世祖纪二:“国用浩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
《國語辭典》:金花笺(金花牋)  拼音:jīn huā jiān
绘有金花的信纸。唐。乐史《杨太真外传》:「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
《漢語大詞典》:金花帖子
唐 宋 以来科举考试登第者的榜帖。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金花帖子:“ 唐 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綾为轴,贴以金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 唐 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牋,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於帖面,而谓之牓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亦省称“ 金花 ”。 明 汤式 《赏花时·送友人应聘》套曲:“不负平生经济手,稳倩取金花玉酒。”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 孟端 诸子连中进士为京官,同处一邸,书春题于壁曰:‘四壁金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回。’人多羡之。”
《漢語大詞典》:金华夫人(金華夫人)
神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金华夫人:“ 广州 多有 金华夫人 祠。夫人字 金华 ,少为女巫,不嫁,善能调媚鬼神。其后溺死湖中,数日不坏,有异香,即有一黄沉女像容貌絶类夫人者浮出,人以为水仙,取祠之。”亦作“ 金花夫人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花夫人:“ 广东 金花夫人 庙最多,其説不一。”亦省称“ 金花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花夫人:“ 明 张参政 詡 诗云:‘玉颜当日覩 金花 ,化作仙湖水面霞。霞本无心还片片,晚风吹落万人家。’”
分類:金花
《國語辭典》:葱茜(蔥蒨)  拼音:cōng qiàn
1.形容草木青翠茂盛。唐。白行简《李娃传》:「中有山亭,竹树葱茜,池榭幽绝。」
2.比喻才华横溢。明。汤显祖〈龙沙宴作赠王翼卿大宪〉诗:「四明山海姿,公才发葱茜。」
《國語辭典》:脂粉  拼音:zhī fěn
1.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与粉。南朝梁。萧衍〈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吴大郎上下一看,只见不施脂粉,淡雅梳妆,自然内家气象。」也称为「胭粉」。
2.代指妇女。《红楼梦》第一二回:「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國語辭典》:秾华(穠華)  拼音:nóng huā
形容花开繁盛。后为公主的代称。参见「襛华」条。《文苑英华。卷四○三。唐。苏颋。授裴君士太子少詹事制》:「外以凝正,中惟雅实,地称垂棘之宝,门降秾华之贵。」
《國語辭典》:虹蜺  拼音:hóng ní
雨后或日出没之际,天空所出现的彩色弧。有内虹、外虹两种,颜色鲜艳的是内虹,即虹;颜色暗淡的是外虹,即蜺。《文选。曹植。七启》:「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也作「虹霓」。
《國語辭典》:嫣红(嫣紅)  拼音:yān hóng
1.鲜艳的红色。如:「她有著嫣红的双颊,所以自小即被取了红蘋果的外号。」
2.比喻艳丽、盛开的花。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其少子七郎咏落花云:『零落嫣红归不得,杨花相约过邻家。』真佳句也。」
《國語辭典》:艳艳(豔豔)  拼音:yàn yàn
鲜艳光洁的样子。唐。韩愈〈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欹眠听新诗,屋角月艳艳。」《西游记》第一二回:「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著手下问那卖袈裟的要价几何?」
分類:明媚艳丽
《國語辭典》:晖晖(暉暉)  拼音:huī huī
晴朗的样子。南朝陈。江总 燕燕于飞诗:「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
《漢語大詞典》:有色
(1).指有艳丽容貌的女子。管子·戒:“人患飢,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飢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而近有德,而远有色,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
(2).佛教语。指欲界与色界有色身(质碍之身)的众生。《金刚经·大乘正宗分》:“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有色,若无色。”
《國語辭典》:艳色(豔色)  拼音:yàn sè
美丽的容姿。晋。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荣曜眩其前,艳色饵其后。」
《漢語大詞典》:绝艳(絶艷)
艳丽无比。亦借指艳丽无比的美人或花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轢古,辞来切今,惊采絶艷,难与并能矣。” 唐 李白 《西施》诗:“ 勾践 徵絶艷,扬眉入 吴 关。”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忽逢絶艷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花月痕》第十回:“就如那一日 吕仙阁 所遇的丽人,可称絶艷,风尘中断无此人。”
《國語辭典》:绮丽(綺麗)  拼音:qǐ lì
华丽。《晋书。卷三三。何曾传》:「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虽在繁华绮丽所在,心中常怀不足。」
《漢語大詞典》:霞衣
(1).以云霞为衣。 南朝 梁 沈约 《和刘中书仙诗》之二:“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霞衣已具带,仙冠不持簪。”后用以指仙道所穿的衣服。 唐 张籍 《送宫人入道》诗:“名初出宫籍,身未称霞衣。”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念卑人已服霞衣,我荆妻亦顶星冠。” 清 叶申芗 本事词:“门启,有人引入堂宇,见二仙子,璚冠霞衣。”
(2).喻轻柔艳丽的衣服。 唐 李峤 《舞》诗:“霞衣席上转,花袖雪前明。” 宋 柳永 《荔枝香》词:“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诗刊》1977年第10期:“你是 北京 飞来的孔雀,开屏起舞在欢腾的草原。绿色的风,拂你霞衣,吉祥的云为你撑伞。”
(3).指云雾、烟霞。云能遮,雾能障,故称。 唐中宗 《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峯云岫百重生。” 唐 孟郊 《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诗:“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颻。”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二:“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
(4).指轻柔美丽的外表。 南唐 陈陶 《竹》诗之五:“迸玉閒抽上钓磯,翠苗番次脱霞衣。”此指笋箨。 金 元好问 《梨花海棠》诗之二:“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此指花瓣。
《國語辭典》:浓妆(濃妝)  拼音:nóng zhuāng
浓艳的妆扮。如:「浓妆赴宴」。
分類:妆饰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