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彩 → 䌽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古泽(古澤)
谓古人诗文所显示出来的色彩与风貌。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明诗综》:“观其随物赋形,古泽可掬,何尝不典且丽。” 林纾
《〈百大家评选韩文菁华录〉序》:“ 汉 人如 扬 、 马 、 班 、 刘 ,以鸿丽之作,俗眼为所震眩,漠不省其转轴关锁之所在,心醉古泽,以为傅饰以鲜荣之辞语,即可伦儕于 汉 氏。”
《漢語大詞典》:采服
(1).古代按等级区分的有彩色纹饰的衣服。
《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
(2).泛指色彩华美的衣服。 唐
权德舆 《送崔端公入京觐省》诗:“带月轻帆疾,迎霜采服新。”
古代“九服”之一。
《周礼·夏官·职方氏》:“其(男服)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参见“ 九服 ”。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漢語大詞典》:逞艳(逞豔)
亦作“ 逞艷 ”。 犹争艳。炫耀色彩艳丽。 唐
王贞白 《太湖石》诗:“不同花逞艳,多愧竹垂阴。”
《漢語大詞典》:吴装(吴裝)
亦作“吴粧”。
(1).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 唐 吴道子 的人物画,故名。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尝观( 吴道子 )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澹……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 吴 装。”
(2).形容色彩淡雅者。 宋
洪适 之一:“雨濯吴粧腻,风催 蜀 锦裁。”
《漢語大詞典》:翠锦(翠錦)
(1).色彩斑斓的织锦。 唐
李贺 《九月》诗:“露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斕斑满层道。” 王琦 汇解:“草木经秋,叶老,红黄间杂於青緑之中,斕斑如翠锦也。”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
(2).形容茂密的树叶。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只见那浓阴冉冉,翠锦哎糢糊。”
《國語辭典》:澜漫(瀾漫) 拼音:làn màn
1.杂乱分散的样子。《淮南子。览冥》:「主闇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修。」唐。韩愈等〈远游联句〉:「离思春冰泮,澜漫不可收。」也作「烂漫」。
2.色彩华丽驳杂的样子。晋。
左思 〈〉诗:「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3.欢情淋漓的样子。三国魏。
嵇康 〈〉:「留连澜漫,嗢噱终日。」
《漢語大詞典》:纷呈
纷纷呈现:色彩~ㄧ戏曲汇演,流派~。
《國語辭典》:烘染 拼音:hōng rǎn
烘托渲染。《红楼梦》第三八回:「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著。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
《國語辭典》:异采(異采) 拼音:yì cǎi
1.不同的色彩。《管子。宙合》:「乡有俗,国有法,食饮不同味,衣服异采。」《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躬履节检,侧身行仁,食不二味,衣无异采。」也作「异彩」。
2.夺目的光彩。或以比喻非凡的成就。也作「异彩」。
《漢語大詞典》:丹彩(丹綵)
亦作“ 丹采 ”。亦作“ 丹綵 ”。
(1).朱红的色彩。 三国 魏
何晏 :“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二:“外发龙鳞之丹綵,内含麝芬之紫烟。” 唐
温庭筠 :“粉垛收丹采,金髇隐僕姑。”
(2).喻词藻。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序》:“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漢語大詞典》:天英
(1).天空中显现的美丽色彩。 南朝 齐
张融 :“於是乎山海藏阴,云尘入岫。天英徧华,日色盈秀。”
(2).星名。古人认为是预兆不祥的妖星。
《吕氏春秋·明理》:“其星在荧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有天竹、有天英。”
《國語辭典》:灰色 拼音:huī sè
1.介于黑、白之间的颜色。《红楼梦》第六四回:「手中拿著一根灰色绦子,正在那里打结子呢。」
2.比喻态度消极或志气消沉。如:「这个人自从经商失败后,便感觉整个人生是灰色的。」
《國語辭典》:减色(減色) 拼音:jiǎn sè
颜色变暗或光彩减弱,多用来指事物的精彩成分或是声望、名誉降低。如:「由于邀请的贵宾多半缺席,使得开幕典礼减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