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崇禹
夏 时舞曲名。逸周书·世俘:“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 孔晁 注:“《崇禹》《生开》皆篇名。”周礼·春官·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龡籥” 清 孙诒让 正义:“《崇禹》《生开》,盖大 夏 之舞曲,以籥奏之者也。”
分類:时舞舞曲
《漢語大詞典》:回鸾舞(回鸞舞)
古舞曲名。 元 许有孚 《侍饮圭塘和桢韵》:“风吹杨柳回鸞舞,雨浥芙蕖堕马妆。”
《漢語大詞典》:株离(株離)
(1).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周礼·春官·鞮鞻氏》“ 鞮鞻氏 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汉 郑玄 注:“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一说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乐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以舞 大夏 ” 汉 何休 注:“四夷之乐,大德广及之也。东夷之乐曰株离,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禁,北夷之乐曰昩。”
(2).古舞曲名。尚书大传卷一下:“ 阳伯 之乐,舞《株离》。” 郑玄 注:“《株离》,舞曲名,言象物生育离根株也。”
《漢語大詞典》:播掿词(播掿詞)
舞曲名。参见“ 掘柘词 ”。
《漢語大詞典》:掘柘词(掘柘詞)
亦称“ 掘柘枝 ”。 舞曲名。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掘柘语:“《乐苑》云:‘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掘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於二莲花中藏之,花折而后见,对舞相呈。实舞中雅妙者也。” 段成式 寄 温庭筠 《云蓝纸》诗曰:“……待将袍袄重抄了,写尽 襄阳 掘柘词。’今 温 集中有《掘柘词》。”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柘枝词《乐苑》作“屈柘枝”;录 温庭筠 词作“屈柘词”。《全唐诗·段成式〈寄温飞卿笺纸〉》作“尽写 襄阳 播掿词”。
分類:舞曲
《國語辭典》:圆舞曲(圓舞曲)  拼音:yuán wǔ qǔ
Waltz
曲种名。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源于德国、奥国乡间的民俗舞曲连德勒(Ländler),十七、八世纪流行维也纳宫廷后,旋律速度加快,十九世纪以后风靡全欧洲。以史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Sr.I)、史特劳斯二世(Johann Strauss Sr.II) 、萧邦(Frederic Chopin)、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等人的作品最有名。也称为「华尔滋舞曲」。
《漢語大詞典》:回波乐(迴波樂)
唐 教坊曲名。又舞曲名,词牌名。 北魏 尒朱荣 曾与左右连手踏地歌唱《回波乐》,歌辞久佚。其曲调至 唐 入大曲。现存 唐 人词皆为六言绝句体。起句例用“回波尔时”四字。单调二十四字,平韵或仄韵。
见“ 迴波词 ”。
《漢語大詞典》:回波词(迴波詞)
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迴波尔时”四字起,故名。后亦为舞曲。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景龙 中, 中宗 尝游 兴庆池 ,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迴波词》,方便以求官爵。”亦作“ 迴波乐 ”。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 沈佺期 曾以罪謫遇恩,官还秩,朱紱未復,尝内晏,羣臣皆歌《迴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亦省称“ 迴波 ”。 清 赵翼 《题汶上旅壁》诗:“十二年前过 汶河 ,曾徵红粉唱《迴波》。” 清 蒲松龄 《拟上徵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给扎授题,《迴波》自舞;临轩简士,落纸如飞。”
《漢語大詞典》:铎舞(鐸舞)
汉 代舞曲名。舞人持铎随曲而舞。 隋 时舞犹存,舞者不执铎。 唐 代铎舞列入清商乐中。三国志·魏志·鲜卑传:“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节奏有似鐸舞。”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铎舞歌解题:“唐书·乐志曰:‘《鐸舞》, 汉 曲也。’《古今乐録》曰:‘鐸,舞者所持也。木鐸制法度以号令天下,故取以为名……’隋书·乐志曰:‘《鐸舞》, 傅玄 代 魏 辞云“振鐸鸣金”是也。 梁 三朝乐第十八设《鐸舞》。’”
《漢語大詞典》:屈柘
舞曲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软舞曲有《凉州》《緑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
《漢語大詞典》:嗙喻
古代舞曲名。 汉 司马相如 《凡将篇》:“ 淮南 宋 蔡 舞嗙喻。”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呕喻嗙喻》:“ 司马相如 《凡将篇》:‘ 淮南 激楚舞嗙喻。’乃古曲名。亦音嗙由。”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巴俞》 宋 蔡 , 淮南 《干遮》, 文成颠 歌,族居递奏,金鼓迭起,鏗鎗闛鞈,洞心骇耳” 王先谦 补注引 清 钱大昭 曰:“疑‘巴俞’古作‘嗙喻’矣。”
分類:舞曲
《漢語大詞典》:舞末
宋 代舞曲的一种终结形式。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百官酒,三臺舞旋,多是諢裹宽衫,舞曲破攧,前一遍,舞者入,至歇拍,续一人入,对舞数拍,前舞者退,独后舞者终其曲,谓之舞末。”
分類:舞曲终结
《国语辞典》:波雷罗舞曲(波雷罗舞曲)  拼音:bō léi luó wǔ qǔ
舞曲名。西班牙一种双人舞曲。波雷罗为英语bolero的音译。此舞曲的特点为三拍子、边舞边击响板。曲分三段,除中段外,首尾各反覆一次。萧邦的第十九号作品即是有名的〈波雷罗钢琴舞曲〉。
《国语辞典》:小步舞曲  拼音:xiǎo bù wǔ qǔ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曲。为英语minuet的意译。早期按社会地位高低为序,讲究礼仪,并于起舞前先屈膝向舞伴和观众行礼。路易十四时,由卢利等音乐家引入法国宫廷,经路易十六的提倡而风行于全欧。十七、十八世纪时,常用于组曲和交响曲中,作为一个乐章,以其中庸的速度和优雅的风格为特色。初时仅是小二段式的曲体,现在一般多为大三段式、三拍子的形式。
《国语辞典》:蓬拆  拼音:péng chāi
1.拟声词。形容舞曲旋律中舞步的节奏声。如:「他们随著蓬拆节奏翩翩起舞。」
2.跳舞。如:「下了课,他们一起去蓬拆。」
《国语辞典》:波兰舞曲(波兰舞曲)  拼音:bō lán wǔ qǔ
Polonaise
一种起源于波兰的三拍子慢步舞曲。源出于波兰民间,后被波兰宫廷所采用,经常在宫廷仪式、行列中演奏。十八世纪起在欧洲各国普遍流行,十九世纪波兰名作曲家萧邦曾采用此体裁完成钢琴独奏曲十六首。也译作「波罗奈斯舞」。
《国语辞典》:阿拉木汗  拼音:ā lā mù hán
维吾尔族歌舞曲。流行于吐鲁番地区,内容多赞美阿拉木汗姑娘的美丽,曲调为上下两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表演,也可为民歌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