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蹈武
舞步。《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蹈武在庭,其容蔼蔼。”
分類:舞步
《漢語大詞典》: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國語辭典》:蹒跚(蹣跚)  拼音:pán shān
1.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足跛曰『蹒跚』。」也作「盘跚」。
2.旋行的样子。唐。窦暨〈述书赋〉:「婆娑蹒跚,绰约文质。」
《漢語大詞典》:蜲蛇
(1).形容歌声回旋曲折。文选·张衡〈西京赋〉:“ 女娥 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薛综 注:“蜲蛇,声餘詰曲也。”
(2).形容舞步邪行、曲行。《文选·傅毅〈舞赋〉》:“蜲蛇姌嫋。” 李善 注:“説文曰:委蛇,邪行去也。姌嫋,长貌。蜲与逶同。”
(3).形容山川绵延曲折。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讼》:“蜲蛇循流,东求大鱼。预且举网,庖人歌謳。” 晋 陆机 《感时赋》:“山崆巄以含瘁,川蜲蛇而抱涸。”
(4).形容龙蛇等曲折前进。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
(5).神话传说中的蛇名。传说见之者可以成霸业。文选·张衡〈东京赋〉:“斩蜲蛇,脑方良。” 李善 注:“庄子:蜲蛇之状,其大若轂,其长若辕,紫衣而朱冠也。”
《漢語大詞典》:凤跄(鳳蹌)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凤鸟蹌蹌。”后用“凤蹌”形容舞步富有节奏感。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始连轩以凤蹌,终宛轩而龙跃。”
《國語辭典》:瑶踏(瑤踏)  拼音:yáo tà
装饰亮丽的鞋子。唐。温庭筠 观舞妓诗:「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
《漢語大詞典》:屟屣
亦作“屧屣”。 指舞步的姿态。 清 姚鼐 《邯郸口号》:“ 邯郸 妙伎绣襦衣,屧屣无双鼓瑟希。”
分類:舞步姿态
《国语辞典》:大腿舞  拼音:dà tuǐ wǔ
一种以舞动大腿为主要舞步的舞蹈。如:「啦啦队跳著大腿舞替参赛者加油。」
《国语辞典》:蓬拆  拼音:péng chāi
1.拟声词。形容舞曲旋律中舞步的节奏声。如:「他们随著蓬拆节奏翩翩起舞。」
2.跳舞。如:「下了课,他们一起去蓬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