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长立(長立)
长大自立。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昼出从先生,夜归就膏火,亲课其勤惰,率鸡鸣乃得睡,既长立犹然。”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折:“自相别存亡不知,怎想你成人长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好教你欢喜,你孩儿 贾长寿 ,如今长立成人了。”
分類:长大自立
《漢語大詞典》:田横岛(田横島)
秦 末,原 齐 贵族 田横 起事,自立为 齐王 。 汉 朝建立, 横 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 高祖 召之, 横 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 清 赵翼 《海上望台湾》诗:“当年曾比 田横 岛,今日重烦 杨僕 船。” 周咏 《去国吟》:“扁舟飞过海洋数万里, 田横 岛上励志磨戟堪悠游。”
《漢語大詞典》:假号(假號)
古时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称起事者。汉书·游侠传·原涉:“郡县诸假号起兵,攻杀二千石长吏以应 汉 。”东观汉记·邓禹传:“今 山东 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羣聚。”后汉书·光武帝纪:“ 严尤 説 王邑 曰:‘ 昆阳 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 宛 ,亟进大兵,彼必奔走; 宛 败, 昆阳 自服。’”
分類:起事自立
《漢語大詞典》:立士
能自立的士人;廉洁有节操的人。《韩诗外传》卷三:“四体不掩则鲜仁人,五藏空虚则无立士。”
《国语辞典》:朱蒙  拼音:zhū méng
人名。生卒年不详。高句丽始祖,于汉元帝建昭二年自立,自言为高辛氏之后,因而姓高,国号句丽。也称为「东明王」。
《漢語大詞典》:篡立
篡位自立。左传·隐公四年“及 卫 州吁 立,将脩先君之怨於 郑 ,而求宠於诸侯,以和其民” 晋 杜预 注:“诸篡立者,诸侯既与之会,则不復讨,故欲求此宠。” 明 李东阳 《重建诸葛武侯祠堂记》:“及 魏 丕 篡立, 昭烈 顾命,侯益自奋激,佐庸主而不隳其志,,累蹶累进,至于毙而后已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九一三年三月, 剌葛 一面派 迭剌 、 安端 等去谋杀 阿保机 ,一面引众至 乙室堇淀 ,准备旗鼓,图谋篡立。”
分類:篡位自立
《漢語大詞典》:僭君
(1).越礼之君。礼记·礼运:“醆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 郑玄 注:“僭礼之君也。”
(2).指与正统王朝对立自立为帝为王者。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 梁 主勑撰《通史》,定为 吴 蜀 世家,持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
《漢語大詞典》:丰羽(豐羽)
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后以“丰羽”谓毛羽丰满,可以自立。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 清 方履篯 《孙母倪孺人墓志铭》:“夙夜黽勉,逾三十年,而后苇苕之祚,固於磐石,破巢之鷇,成其丰羽。”
《国语辞典》:扶直  拼音:fú zhí
扶助培植使能自立。宋。谢枋得〈北行别人〉诗:「雪中松柏愈青青,扶直纲常在此行。」
《国语辞典》:著魔  拼音:zháo mó
被邪魔附身。形容受某种事物吸引而不能自立。《红楼梦》第三六回:「且说林黛玉当下见了宝玉如此形像,便知是又从那里著了魔来。」
《漢語大詞典》:孤偾(孤僨)
孤弱不能自立。汉书·匈奴传上:“ 孝惠 、 高后 时, 冒顿 寖骄,乃为书,使使遗 高后 曰:‘孤僨之君,生於沮泽之中,长於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僨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僨,仆也,犹言不能自立也。” 宋 苏轼 《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辄往从之》诗:“使君自孤僨,此理谁相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尔皇考奋起孤僨之中,并吞大小诸国为一,虎步中外。”一说,孤寡独居,欲念偾张。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汉书注:“《匈奴传》‘孤僨之君’,僨,如左传‘张脉僨兴’之僨;《仓公传》所谓‘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分類:孤弱自立
《漢語大詞典》:詟谀立懦(讋諛立懦)
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前书《尊尧集表》,盖与此互见始末,讋諛立懦,不厌屡书也。”
《國語辭典》:顽廉懦立(頑廉懦立)  拼音:wán lián nuò lì
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语本《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形容仁德之人对社会有很大的感化力量。也作「廉顽立懦」。
《漢語大詞典》:铁官钱(鐵官錢)
东汉 公孙述 在 成都 自立为 蜀王 ,设铁官所铸之钱。后汉书·公孙述传:“ 述 废铜钱,置铁官钱,百姓货币不行。 蜀中 童謡曰:‘黄牛白腹,五銖当復。’” 李贤 注:“置铁官以铸钱。”参阅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第二章第一节。
《漢語大詞典》:依门傍户(依門傍户)
谓依附于人而不能自立。 明 李贽 《富莫富于常知足》:“无骨力则待人而行,倚势乃立,东西恃赖耳,依门傍户,真同僕妾,非贱而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威烈王》:“以此猛力,赴道不难,与世上好人依门傍户者何啻千里。”
分類:依附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