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5,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不臣
臣邻
外臣
将臣
内臣
汉臣
台臣
直臣
下臣
乱臣
楚臣
信臣
波臣
臣事
二臣
《國語辭典》:不臣  拼音:bù chén
1.人臣不守臣道。如:「好好的一个国家,落得君不君、臣不臣的,哪有强盛的可能。」《论语。颜渊》:「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
2.不称臣屈服。汉。桓宽《盐铁论。夲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暴于边鄙。」《新唐书。卷一○○。列传。裴矩》:「今乃不臣,先帝疾之,欲讨之久矣。」
3.不以臣礼相待。表示恭敬。《礼记。学记》:「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漢語大詞典》:臣邻(臣鄰)
书·益稷:“臣哉邻哉,邻哉臣哉。” 孔 传:“邻,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须而成。”本谓君臣应相亲近,后泛指臣庶。通志·总序:“儻臣邻皆如此,则顾问何取焉?”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閲史披图,猛欲追謨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深居高拱,不如询访臣邻;批答详明,不若亲承颜色。”
《漢語大詞典》:外臣
(1).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 首 ( 荀首 ), 首 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2).犹藩臣。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史记·西南夷列传》:“ 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 ,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 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3).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南齐书·明僧绍传:“ 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 、 贯时 ,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4).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参见“ 内臣 ”。
《國語辭典》:内臣(內臣)  拼音:nèi chén
1.国内之臣,亦指属下诸侯。《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杜预。注:「天子内臣,不得外交诸侯,故不言使。」《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
2.宫禁亲近之臣。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馀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虽翰林内臣,亦无知者。」
3.宦官、太监。《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复至南垣一小门,题曰:『不忠内臣之狱。』」
《漢語大詞典》:将臣(將臣)
武臣。与儒臣相对。新唐书·李福传:“时 党项羌 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
分類:武臣儒臣
《國語辭典》:内臣(內臣)  拼音:nèi chén
1.国内之臣,亦指属下诸侯。《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杜预。注:「天子内臣,不得外交诸侯,故不言使。」《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
2.宫禁亲近之臣。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馀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虽翰林内臣,亦无知者。」
3.宦官、太监。《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复至南垣一小门,题曰:『不忠内臣之狱。』」
《漢語大詞典》:汉臣(漢臣)
汉 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 臣。”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伏柱闻 周 史,乘槎有 汉 臣。” 唐 杜牧 《河湟》诗:“牧羊驱马虽戍服,白髮丹心尽 汉 臣。”
《漢語大詞典》:台臣(臺臣)
指宰辅重臣。 唐 玄宗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袞职,论道命台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於内,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於外。”
(1).古时御史台的官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今臺臣争之不胜,则诸阉所畏者谁歟!”元史·张起岩传:“臺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擢佥都御史北巡》诗:“共道臺臣出中祕,不比御史尚书郎。”
(2).泛指台阁大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在大部臺臣,岂非为军国筹至当计深远哉!”
《國語辭典》:直臣  拼音:zhí chén
直言谏诤的臣子。《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唐。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暴乱之后,乃彰烈士之功;忧危之中,方见直臣之节。」
《國語辭典》:下臣  拼音:xià chén
1.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于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2.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國語辭典》:乱臣(亂臣)  拼音:luàn chén
1.善于治国的能臣。《书经。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魏书。卷五三。李孝伯等传。史臣曰》:「位当端揆,身任梁栋,德洽家门,功著王室。盖有魏之乱臣也。」
2.作乱叛国的臣子。《管子。君臣下》:「君为倒君,臣为乱臣,国之衰也,可坐而待之。」
《漢語大詞典》:楚臣
指 屈原 。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楚 臣去境, 汉 妾辞宫。” 唐 李白 《赠崔秋浦》诗之三:“应念 金门 客,投 沙 弔 楚 臣。” 王琦 注:“ 屈原 , 楚 贤臣也。” 宋 苏轼 《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诗:“纫为 楚 臣佩,散落天女襟。” 清 龚自珍 《辨仙行》:“ 周任 史佚 来斌斌,配食 漆吏 与 楚 臣;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惻悱怀义仁。”
分類:屈原
《國語辭典》:信臣  拼音:xìn chén
1.为国君所信任的臣子。《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文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使臣。《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史记。卷四五。韩世家》:「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
《國語辭典》:波臣  拼音:bō chén
1.水族。《庄子。外物》:「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被水淹死的人。清。汪中〈哀盐船文〉:「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
3.比喻落难且漂泊不定的人。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诗:「揶揄惭路鬼,憔悴切波臣。」
《漢語大詞典》:臣事
以臣道奉事。墨子·非攻下:“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利人多,功故又大。”史记·苏秦列传:“臣闻鄙谚云:‘寧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异於牛后乎?”汉书·匈奴传下:“ 汉 虽彊,犹不能兼并 匈奴 ,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於 汉 ,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
《漢語大詞典》:二臣
(1).指 春秋 楚 乱臣 费无极 与 鄢将师 。《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四族放而 唐 劭,二臣诛而 楚 寧。” 刘孝标 注:“二臣, 费无极 与 鄢将师 也。”
(2).指 黄帝 臣 风后 与 力牧 。 唐玄宗 《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赤帝 收三杰, 黄轩 举二臣。” 沈德潜 注:“二臣, 风后 力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