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2,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
解脱
脱屣
脱身
脱略
脱粟
脱帽
脱去
脱巾
脱却
脱手
脱落
脱颖
摆脱
脱然
颖脱
《國語辭典》:解脱(解脫)  拼音:jiě tuō
1.开释、解除。《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宁成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2.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灭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亦称「涅槃」。
《國語辭典》:脱屣(脫屣)  拼音:tuō xǐ
脱鞋子。比喻把事情看很简单,有轻视的意思。《三国志。卷二四。魏书。崔林传》:「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
《國語辭典》:脱身(脫身)  拼音:tuō shēn
抽身离开。《文明小史》第五七回:「看看过了一个礼拜,制台也能见客了,冲天炮才能够脱身出外。」
《國語辭典》:脱略(脫略)  拼音:tuō lüè
比喻任性而不受拘束。《晋书。卷七九。谢尚传》:「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唐。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國語辭典》:脱粟(脫粟)  拼音:tuō sù
仅去除皮壳而未精碾的粗米。即糙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
《國語辭典》:脱帽(脫帽)  拼音:tuō mào
1.表示降服。《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安得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
2.一种行礼方式。军警人员面见长官时的脱帽礼或行鞠躬礼前需先脱帽之礼。
《漢語大詞典》:脱去
(1).逃走;摆脱。史记·晋世家:“ 顷公 乃与其右易位,下取饮,乃得脱去。” 唐 韩愈 《忽忽》诗:“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方其险阻艰难之时,常欲求脱去而卒无由。”
(2).脱掉。《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 李逵 起来,问店小二先讨汤洗了面,梳光了头,脱去了里面衲袄,下面牢拴了腿綳护膝。”《万花楼》第三四回:“当即卸下盔甲,脱去征袍。”
《漢語大詞典》:脱巾
脱下头巾,改戴官帽。指开始入仕。《文选·颜延之〈秋胡〉诗》:“脱巾千里外,结綬登王畿。” 李善 注:“巾,处士所服。綬,仕者所佩。”梁书·范云传:“脱巾来仕,清绩仍著。”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脱巾为弘文馆校书郎,再迁至大理评事。”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
《漢語大詞典》:脱却
脱掉。 唐 王建 《从军后答山友》诗:“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 汉 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我脱却伊緑衫,便与紫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上大人:“脱却著肉汗衫。”
分類:脱掉
《國語辭典》:脱手(脫手)  拼音:tuō shǒu
1.事物离开手。如:「风筝一脱手,就飞上青天。」宋。苏轼次韵答王巩〉诗:「新诗如弹丸,脱手不暂停。」
2.货物售出。如:「贩卖黑货,不容易脱手。」也作「脱售」。
《國語辭典》:脱落(脫落)  拼音:tuō luò
1.掉落。指从主体上落下来。如:「由于施工时的疏漏,梁柱上的涂饰已经脱落殆尽了。」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凤首木高一尺,雕刻鸾凤之状,形似枯槁,毛羽脱落不甚尽。」
2.比喻不受拘束。《晋书。卷七五。列传。韩伯》:「崇尚庄老,脱落名教。」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
3.遗落。如:「字句脱落」。
《國語辭典》:脱颖(脫穎)  拼音:tuō yǐng
显露才能。参见「颖脱」条。
分類:才能显示
《國語辭典》:摆脱(擺脫)  拼音:bǎi tuō
设法撇开牵绊的事物,不受其拘束。唐。韩偓送人弃官入道〉诗:「忸怩非壮志,摆脱是良图。」《宣和画谱。卷一八。易元吉》:「初以工花鸟专门,及见赵昌画,乃曰:『世未乏人,要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则可以谓名家。』」
《國語辭典》:脱然(脫然)  拼音:tuō rán
1.病瘉的样子。唐。韩愈 答张籍书:「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沉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2.舒展不受牵累的样子。《淮南子。精神》:「当此之时,得薅越下,则脱然而喜矣。」《福惠全书。卷八。铁谷部。漕项收兑》:「其粮里亦不能脱然事外,而优游于乡井也。」
《國語辭典》:颖脱(穎脫)  拼音:yǐng tuō
椎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有机会即可显露本领。《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得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也作「脱颖」。
《國語辭典》:颖脱而出(穎脫而出)  拼音:yǐng tuō ér chū
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也作「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