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卷三上《大宗师》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
《越绝书》卷十四〈越绝德序外传记〉~326~
胥死之后,吴王闻,以为妖言,甚咎子胥。王使人捐于大江口。勇士执之,乃有遗响,发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物,归神大海。彷佛之间,音兆常在。后世称述,盖子胥,水仙也。
胥死之后,吴王闻,以为妖言,甚咎子胥。王使人捐于大江口。勇士执之,乃有遗响,发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物,归神大海。彷佛之间,音兆常在。后世称述,盖子胥,水仙也。
《文苑英华》卷一五九南朝梁·吴均《登寿阳八公山》
是有琴高者,陵波去水仙。
是有琴高者,陵波去水仙。
晋·葛洪《神仙传》卷九
(郭)璞得兵解之道,今为水仙伯。
(郭)璞得兵解之道,今为水仙伯。
例句
飘泊南庭老,祗应学水仙。 杜甫 舟中
《韩非子》卷七《说林上》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
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
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
例句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国语》卷十九〈吴语·申胥自杀〉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简释
伍员抉目:咏忠臣蒙冤。唐李绅《姑苏台杂句》:“伍员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例句
王道潜隳伍员死,可叹斗间瞻王气。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伍员杀身谁不冤,竟看墓树如所言。 刘长卿 登吴古城歌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李绅 姑苏台杂句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白居易 杂兴三首
伍胥既仗剑,范蠡亦乘流。 薛据 泊震泽口
典故
相关人物
伍员忠谏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夫差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
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
《漢語大詞典》:抉眼
《漢語大詞典》:抉目吴门(抉目吴門)
春秋 时, 吴国 大夫 伍员 (字 子胥 )劝 吴王 夫差 拒绝 越国 求和。 夫差 听信谗言,赐 子胥 剑,令自尽。 子胥 临死时说:“抉吾眼置之 吴 东门,以观 越 之灭 吴 也。”见《国语·吴语》、《史记·吴太伯世家》。后用为忠臣被谗殉身的典故。 明 高启 《谒伍相祠》诗:“鞭尸 楚 墓生前孝,抉目 吴 门死后忠。”亦作“ 抉目东门 ”、“ 抉目胥门 ”、“ 抉目悬门 ”。 元 萨都剌 《酹江月·姑苏台怀古》词:“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 越 来兵伍?” 高旭 《收辑亡友宁太一遗墨装订成册因题四首以弁其首》之二:“挺身 大泽 呼 张楚 ,抉目 胥门 看沼 吴 。” 傅敷 《次韵和亚子》:“抚头看镜斯何事,抉目悬门事可哀。”亦省作“ 抉目 ”、“ 抉眼 ”、“ 抉眸 ”。《旧唐书·太宗纪下》:“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宋 陆游 《书愤》:“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蔡寅 《丙辰岁除》诗之二:“抉眸 胥 相看 吴 沼,披髮 伊川 讖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