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相卖(相賣)
相互出卖、背叛。战国策·东周策:“公何不令人谓 韩 魏 之王曰:‘欲 秦 赵 之相卖乎?何不合 周最 兼相,视之不可离,则 秦 赵 必相卖以合於王也。’”
《國語辭典》:背反  拼音:bèi fǎn
反叛、背离。如:「他一路受到老闆栽培,却背反公司,应聘到别的企业集团,真是没良心!」《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我待诸将不薄,汝等何忍背反?」《水浒传》第三三回:「你结连清风山强贼,一同背反朝廷,当得何罪!」
分類:背叛反叛
《漢語大詞典》:反外
背叛,离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食人炊骨,士无反外之心,是 孙臏 之兵也。” 张守节 正义:“言 孙臏 能抚士卒,士卒无二心也。”
分類:背叛离异
《漢語大詞典》:逆萌
(1).预先披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絶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2).叛逆的趋势;背叛的念头。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朱隽》:“今海内一统,独黄巾造逆纳降,徒长逆萌,非长计。”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是时 三桂 ( 吴三桂 )方欲立功,至十八年尚率兵入 缅 ,取 永明王 献捷,岂早有逆萌!”
《漢語大詞典》:畔散
(1).畔,通“ 叛 ”。背叛离散。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 大败,士卒多饥死,乃畔散。”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士大夫过 曲阜 孔氏 ,无论新故,必加敬爱……吾因是知古封建世及之法,当乎人心。由之足以维繫后世畔散乖异之羣,而使之不忍去,其道亦犹是也。”
(2).违离;散乱。畔,通“ 叛 ”。 汉 仲长统 《述志》诗之二:“畔散五经,灭弃《风》《雅》。”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若 汉 之《西京》。 班固 书传之,吾尝病其畔散不属,无以考其变。”
《漢語大詞典》:倍上
背叛尊上,倍,通“ 背 ”。 清 魏源 《春秋公羊论下》:“避王 鲁 之名而用王 鲁 之实,吾未见其不倍上也。”
分類:背叛尊上
《漢語大詞典》:携背(攜背)
背离,背叛。《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谋计栖迟,丧忠孝之名;杖策携背,亏交友之分。”《陈书·周迪传》:“ 衡 广 戡定,既安反侧, 江 郢 纷梗,復生携背。”
分類:背离背叛
《漢語大詞典》:怨畔
亦作“ 怨叛 ”。 背叛;因怨恨而背叛。畔,通“ 叛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二世 不恤天下,万民有怨畔之心。”后汉书·翟酺传:“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以 冯颖 为监军使者,督 徐州 诸军事,民饥,军士怨畔。”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臣观自古国家皆有灾异,但盛德善政及於天下,人不敢怨叛,则虽有灾异,而无祸变也。”
分類:背叛怨恨
《國語辭典》:悖叛  拼音:bèi pàn
违抗、不顺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可见悖叛之事,天道所忌。」也作「背叛」、「倍畔」。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散叛
亦作“ 散畔 ”。 离散背叛。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后赤眉破 更始 , 赐 所领六部亦稍散畔,乃去 宛 保 育阳 。”南史·齐纪下·和帝:“ 东昏 宫里又作散叛髮,反髻根向后,百姓争学之,及 东昏 狂惑,天下散叛矣。”
分類:离散背叛
《漢語大詞典》:违贰(違貳)
(1).背离;有二心。宋书·袁淑传:“弊邑敬事是遑,无或违贰。” 宋 陈彭年 江南别录·李璟:“诸将争功,自相违贰, 崇文 不能制。”
(2).背叛者,有二心的人。晋书·荀勖传:“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仗正义以伐违贰。”
《漢語大詞典》:叛逃
背叛逃走。亦指叛逃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豪强之欺压愚懦,叛逃之诬害善良,譎诈多端,状态百出。”如:他企图叛逃投敌。
《漢語大詞典》:叛镇(叛鎮)
背叛朝廷的藩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实行割据的藩镇,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取得 唐 朝廷的官爵,表示不是叛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其他原因是怕 回纥 寇边,或与 吐蕃 结合,或受 河北 叛镇的勾引。”
《漢語大詞典》:逆争
背叛争夺。汉书·韦贤传:“﹝ 孝武皇帝 ﹞又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力同谋……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
分類:背叛争夺
《國語辭典》:叛变(叛變)  拼音:pàn biàn
脱离原来的组织或集团而采取敌对的行动。如:「敌方军队已叛变了。」《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纪二》:「癸卯,广西巡勇叛变,戕杀统将,张人骏督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