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腠理  拼音:còu lǐ
肌肉的纹理。《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有的说是感冒了风寒,入于腠理,一时不能驱遣。」
《國語辭典》:瘦削  拼音:shòu xuè
身体消瘦,肌肉减削。《南史。卷六二。贺玚传》:「昔腰过于十围,今之瘦削,裁二尺馀。」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一八首之八:「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國語辭典》:瘦硬  拼音:shòu yìng
字体细而健劲。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漢語大詞典》:露筋
(1).肌肉消尽,血管突出貌。 宋 米芾 《露筋之碑》:“则泽国之女,噆肤露筋,不就有幃之子。”
(2).地名。在 江苏省 高邮县 南三十里。
《漢語大詞典》:脚气(脚氣)
(1).由缺乏维生素B1的病症。患者有下肢肌肉疼痛麻木、水肿或心跳气喘等症状。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僕自謫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水浒传》第六回:“小人近日有些脚气的症候,十分走不的多路。”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它是 上海 上等白米,吃了叫人害脚气病,寸步难行。”
(2).脚癣的俗称。参见“ 脚癣 ”。
《國語辭典》:脚癣(腳癬)  拼音:jiǎo xiǎn
病名。一种由皮癣菌感染足部所形成的皮肤病。症状是起水泡、奇痒、抓破后流黄水,严重时会导致溃澜。脚趾之间为好发部位,也称为「足癣」、「香港脚」。
《漢語大詞典》:素肌
白色的肌肉。特指蔬菜、瓜果的白色肉质。 汉 刘桢《瓜赋》:“蓝皮密理,素肌丹瓤。” 唐 白居易 《食笋》诗:“紫籜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國語辭典》:舒张(舒張)  拼音:shū zhāng
由紧绷状态转为松弛状态。
《國語辭典》:丰润(豐潤)  拼音:fēng rùn
丰美润泽。如:「刚出生的侄子,脸形丰润、眼神晶亮,甚是可爱。」
《国语辞典》:牛肉  拼音:niú ròu
1.牛的肌肉。如:「有些农家为了感念牛的辛勤耕作而不吃牛肉。」
2.以牛肉制成的食品。如:「牛肉饼」、「牛肉面」。
《漢語大詞典》:肌髓
肌肉与骨髓。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盐滷沾於肌髓,则脯腊为之不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夫乐本心术,故响浹肌髓。”
分類:肌肉骨髓
《國語辭典》:瘦弱  拼音:shòu ruò
消瘦而衰弱。《薛仁贵征辽事略》:「虽骨格雄威,奈容貌瘦弱。」《三国演义》第四○回:「粲容貌瘦弱,身材短小。」
《国语辞典》:破肉  拼音:pò ròu
1.剖开肌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五。怪术》:「张饮以药酒,破肉去碎骨一片,大如两指,涂膏封之,数日如旧。」
2.旧指男子或女子初次性交。《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相公可怜小尼还是女身,不曾破肉的,从容些则个。」也作「破身」。
《國語辭典》:颊辅(頰輔)  拼音:jiá fǔ
面颊。宋。黄庭坚〈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大儿胜衣冠,小儿丰颊辅。」
《國語辭典》:肥泽(肥澤)  拼音:féi zé
形体肥硕丰润。汉。王充《论衡。语增》:「夫言圣人忧世念人,身体羸恶,不能身体肥泽。」《淮南子。说山》:「执狱牢者无病,当死者肥泽,邢者多寿,心无累也。」
《漢語大詞典》:丰肉(豐肉)
谓肌肉丰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臝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楚辞·大招》:“丰肉微骨,调以娱只。” 王逸 注:“言美人肥白润泽,小骨厚肉,肌肤柔弱。” 明 唐顺之 《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君为人丰肉,疎眉目,进止雍容,与人接婉婉若处女。”
分類:肌肉丰满
《國語辭典》:瘿瘤(癭瘤)  拼音:yǐng liú
一种生于肩背等处的瘤状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