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鞋拽靶儿(鞋拽靶兒)
附缝在鞋后帮上的布耳朵,用以提鞋使上脚。《金瓶梅》第二八回:“这 经济 向袖中取出来,提着鞋拽靶儿,笑道:‘你看这个是谁的?’”
分類:耳朵
《国语辞典》:两豆塞耳(两豆塞耳)  拼音:liǎng dòu sè ěr
耳朵被塞住而听不到声音。比喻受到蒙蔽而看不见真相。《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国语辞典》:倾耳拭目(倾耳拭目)  拼音:qīng ěr shì mù
侧著耳朵静听,擦亮眼睛细看。形容心神专注、敬畏服从的样子。宋。陆游〈上殿劄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也作「倾耳注目」。
《国语辞典》:倾耳注目(倾耳注目)  拼音:qīng ěr zhù mù
侧著耳朵静听,集中眼力细看。形容心神专注、敬畏服从的样子。《三国志。卷十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唐。元稹〈论教本书〉:「今陛下以上圣之资,肇临海内,是天下之人倾耳注目之日也。」也作「倾耳拭目」。
《国语辞典》:清耳悦心(清耳悦心)  拼音:qīng ěr yuè xīn
形容声音美妙动听,使人耳朵清宁,心情愉悦。宋。张耒〈鸣蛙赋〉:「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国语辞典》:附耳低言  拼音:fù ěr dī yán
靠近耳朵轻声说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玄德问计。福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郭孝子不好说。武书附耳低言。」
《国语辞典》:防蔽耳目  拼音:fáng bì ěr mù
堵住耳朵,遮住眼睛。谓蔽塞视听。《魏书。卷一三。皇后传。宣武灵皇后胡氏传》:「太后自以行不修,惧宗室所嫌,于是内为朋党,防蔽耳目,肃宗所亲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
《国语辞典》:借听于聋(借听于聋)  拼音:jiè tīng yú lóng
借聋人的耳朵去听。比喻所求非人而一无所得。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国语辞典》:濯缨洗耳(濯缨洗耳)  拼音:zhuó yīng xǐ ěr
濯缨,清洗帽缨。参见「濯缨」条。洗耳,洗涤耳朵。参见「洗耳」条。濯缨洗耳比喻远离尘世,不闻世事,守志守节。《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国语辞典》:盆罐都有耳朵  拼音:pén guàn dōu yǒu ěr duo
藉盆子、瓦罐皆有提耳,来比喻人皆有耳朵,可以听见事情。《金瓶梅》第一一回:「妇人道:『说怎的?盆罐都有耳朵;你只不叫他后边去,另使秋菊去便了。』」
《国语辞典》:掩耳而走  拼音:yǎn ěr ér zǒu
捂著耳朵,急速逃跑。表示不愿听闻。《东周列国志》第六五回:「宁喜以殖之遗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
《国语辞典》:挝耳挠腮(挝耳挠腮)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抓抓耳朵,搓搓脸颊。形容惊恐、快乐、惊喜等。《金瓶梅》第五九回:「那李瓶儿挝耳挠腮,一头撞在地下,哭的昏过去半日,方才苏省。」《歧路灯》第一○回:「这个猪八戒的科诨排场,言语挑逗,故作挝耳挠腮之状。」也作「挝耳揉腮」。
《国语辞典》:以聋辨声(以聋辨声)  拼音:yǐ lóng biàn shēng
以聋了的耳朵来辨别声音。比喻无法清楚的分辨事物。《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
《国语辞典》:蝴蝶犬  拼音:hú dié quǎn
动物名。以其耳朵能如蝴蝶双翼般舞动,且动作灵活,故称为「蝴蝶犬」。体型不大,但身体强壮,对天气的适应力强。皮毛长又细,呈丝状;胸部有饰毛,但脚毛较短。十六世纪时的画作,习以蝴蝶犬与贵妇并现,以衬托贵妇的地位。而其真正成名,乃起因于西班牙国王路易十五的向法国大举购买。
《国语辞典》:大耳朵  拼音:dà ěr duo
1.耳朵很大。如:「他有一双大耳朵,所以大家替他取了个招风耳的外号。」
2.一种架设于户外的碟型天线,用来接收来自通讯卫星所传达的讯息、节目。如:「架设大耳朵之后,我们就可以接收到全世界的卫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