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京绣(京绣)  拼音:jīng xiù
从北京民间刺绣发展而来的刺绣品。明清时代已成独立的行业,以刺绣服饰、日用品为主,尤以戏衣最有名。
《国语辞典》:悲喜交加  拼音:bēi xǐ jiāo jiā
悲伤欢喜相继而来。如:「看见儿子历劫归来,却身负重伤,父亲不禁悲喜交加。」
《国语辞典》:不加思索  拼音:bù jiā sī suǒ
1.形容在匆促中而来不及思考。如:「这种人人都畏惧的事情,他竟不加思索的答应了。」
2.形容思想敏捷。如:「他不加思索的便回答了这个难题。」
《国语辞典》:倒挂金钩(倒挂金钩)  拼音:dào guà jīn gōu
1.武术上称利用脚背钩挂在横木上,身体往下倒悬的姿势。大多用来窥探室内的动静。
2.足球术语中指遇球迎面而来时,身体往后仰翻,抬起足部,利用脚背,顺著球势截击。可用于救球、射门。
《国语辞典》:乘兴而来(乘兴而来)  拼音:chéng xìng ér lái
趁著一时高兴而来。宋。范成大〈巾子山又雨〉诗:「如今只忆雪溪句,乘兴而来兴尽还。」《文明小史》第五○回:「劳航芥也只得拿了他千把银子的程仪,跟几个月薪水,回香港干他的老营生去了。这才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呢!」
《国语辞典》:浆细胞(浆细胞)  拼音:jiāng xì bāo
由B淋巴细胞成熟转化而来,可制造和分泌抗体。生成抗体后数天便死亡。
《国语辞典》:锡克教(锡克教)  拼音:xí kè jiào
流行于印度部分地区的宗教。由印度教毗湿奴虔诚派发展而来,西元十五世纪后期由那纳克创建。接受印度教关于轮回、业报和解脱的教义,认为神是独一、是真理、是造物主、永生不死、无所不在、无形象。该教坚持信徒共餐,开办祖师灶,否认印度教种姓制度,信徒自称为祖师的门徒。该教最隆重的节日是三、四月间的拜萨哈节。也作「西克教」、「塞克教」。
《国语辞典》:西洋剑(西洋剑)  拼音:xī yáng jiàn
一种击剑的竞技活动。由西洋人中古世纪的剑术演变而来,主要动作以刺为主,具有姿态优雅、技巧精湛的艺术性。其方式是将人体画定范围,击剑手必须刺中此一范围,才算一次有效攻击。比赛时,选手均穿著一种金属与棉织的合成衣,头戴网状金属面罩,以保护身体。比赛用的长剑,分为钝剑、锐剑和马刀三种。击剑运动能够培养敏捷反应、冷静思考与优雅的风度,目前已逐渐受到国人的喜爱。
《国语辞典》:天体营(天体营)  拼音:tiān tǐ yíng
可供人裸露身体的营地。是由流行于欧洲的裸体主义衍生而来。裸体主义者认为,裸体是以健康、舒适为由而不穿衣便外出的一种社交活动。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这种活动被限制在偏远的营地或海滨。
《国语辞典》:塔斯社  拼音:tǎ sī shè
原为前苏联政府的通讯社。由俄文全名简写TASS音译而来。西元一九二五年在莫斯科创立,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现今为俄罗斯共和国的通讯社,改名为伊塔社(ETA)。
《国语辞典》:四平调(四平调)  拼音:sì píng diào
一种平剧曲调,为二黄剧之基本。由吹腔演变而来,吹腔用笛子伴奏,四平调用胡琴伴奏,旋律基本相同。平剧如贵妃醉酒、清风亭等均用四平调。
《國語辭典》:多神教  拼音:duō shén jiào
信奉多位神祇,承认有多神并存的宗教体系。如道教、佛教等。
《國語辭典》:纷至沓来(紛至沓來)  拼音:fēn zhì tà lái
纷,众多。沓,重覆。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宋。朱熹答何叔京之六〉:「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也作「纷沓而来」、「麇至沓来」。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番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風)
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花信风、 宋 王逵 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 明 杨慎 《二十四番花信风》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
《國語辭典》:后悔无及(後悔無及)  拼音:hòu huǐ wú jí
语本《左传。哀公六年》:「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事后懊悔,已来不及了。表示事情无法挽回。《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如不早图,后悔无及。」《镜花缘》第九七回:「只听他说了一句『后悔无及』,早已气断身亡。」也作「后悔不及」、「后悔莫及」、「后悔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