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狎至
接连而来。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旬时之间,虏復为害,军书交驰,羽檄狎至,乃復怔忪如前。” 宋 王安石 《辞仆射表》之二:“恩言狎至,鄙守难移,敢冒德威,更陈私义。” 清 赵廷俊 等《瓯北先生年谱》:“閲十餘日,军报狎至。”
分類:接连而来
《漢語大詞典》:神来(神來)
谓文艺家的灵感不期而来,犹如天神所授。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捨。” 冰心 《从“五四”到“四五”》:“而且作者‘神来’之顷,不但他笔下所挥写的形象会光华四射,作者自己风格也跃然纸上了。”
《漢語大詞典》:趋风(趨風)
亦作“趍风”。
(1).疾行至下风,以示恭敬。《左传·成公十六年》:“ 郤至 三遇 楚子 之卒,见 楚子 ,必下,免胄而趋风。”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一:“是故 虞卿 一言,而 秦 之震惧趋风,驰指而请备。” 宋 张耒 《答林学士启》:“ 耒 , 淮 楚 晚进,场屋后来,辱登门墻,尝备官属,当趋风於末座,乃首贄於长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双缢庙》:“縞袂趋风,匹夫之志难夺;红颜赴义,匹妇之谅可悲。”
(2).引申指瞻仰风采。 宋 曾巩 《越州贺提刑夏倚状》:“ 巩 於此备官,云初託庇,喜趋风之甚邇,谅考履之惟和。”
(3).闻风而来。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自然 乐毅 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4).引申指追随仿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章碣:“ 碣 有异才,尝草创诗律,於八句中,足字平侧,各从本韵……自称变体。当时趋风者亦纷纷而起也。” 明 汤显祖 《与许仰亭吏部书》:“太学趍风之后,音徽邈绵,南国多年,山川映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见朋辈中钻研古书,不工制艺者,遇稍解风雅之主司,多以二三场殫洽见收;而一二揣摩时尚,趋风乘沫之士,迄老死不获知遇。”
《國語辭典》:四声(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国音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如三、民、主、义即是。
《國語辭典》:潮信  拼音:cháo xìn
1.潮水。因潮汐起落有一定的时刻,故称为「潮信」。唐。李嘉祐 南浦渡口诗:「东风潮信满,时雨稻粳齐。」《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为之潮信。」
2.比喻妇女行经的时期。
《國語辭典》:落子  拼音:lào zi
1.旧时乞丐所唱的歌曲。参见「莲花落」条。清。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唱落子》:「京师、天津之唱莲花落者,谓之『唱落子』。」
2.生活上的著落。如:「他穷得都没落子了。」也作「落儿」。
《國語辭典》:热客(熱客)  拼音:rè kè
1.冒暑而来的宾客,今多指逢迎权势的人。宋。陈师道〈送张秀才兼简德麟〉诗:「长安千门憎热客,我独怜君来解热。」
2.常来的客人。宋。黄庭坚〈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归休饮热客,觞豆愆调护。」
《国语辞典》:剑舞(剑舞)  拼音:jiàn wǔ
一种以剑为舞具的舞蹈。由武术演变而来。舞者持剑而舞,舞姿英武俊逸,动作均匀而有韧性。
《国语辞典》:步虚声(步虚声)  拼音:bù xū shēng
一种道士诵经礼赞的腔调。传说是因模拟神仙的诵经声而来。《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
《國語辭典》:麇至  拼音:qún zhì
成群而来。《左传。昭公五年》:「求诸侯而麇至,求昏而荐女。」《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怀仁憬集,抱智麇至。」
分類:群集而来
《國語辭典》:公爵  拼音:gōng jué
1.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位在侯爵之上。
2.英国贵族等级最高的爵位。自西元一三三七年,黑太子爱德华封康瓦尔公,英国始有公爵之称。
《國語辭典》:化缘(化緣)  拼音:huà yuán
1.僧、尼、道士向人求乞布施。因布施者与仙佛结下善缘,故称为「化缘」。《西游记》第二○回:「那老儿听得这篇言语,哈哈笑道:『原来是个撞头化缘的熟嘴儿和尚。』」《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寺里有两个小和尚都去化缘,因此寺中冷静,无人走动。」也称为「募化」、「求化」。
2.与俗世的因缘。唐。白居易〈唐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生盟者二十年。」《景德传灯录。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
《漢語大詞典》:来宜(來宜)
谓适时而来。语出《诗·大雅·凫鹥》:“鳧鷖在沙,公尸来燕来宜。” 毛 传:“宜,宜其事也。” 宋 范仲淹 《天骥呈才赋》:“异乎哉,神物来宜,天意纯嘏。”《宋史·乐志九》:“监观于下,福禄来宜。”
分類:适时而来
《漢語大詞典》:比栉(比櫛)
像梳篦的齿一样紧密相连。形容接连而来或密密排列。语出诗·周颂·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櫛”。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州家飞符来比櫛,海中收盐今復密。” 清 吴伟业 《松鼠》诗:“櫺户既严扃,欒櫨若比櫛。”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西岸矮屋比櫛,屋前地平如掌。”清史稿·兵志八:“陆路自 同治 间开垦荒地以后,耕廛比櫛,直抵 鸭緑江 西岸。” 王任叔 《疲惫者》:“左旁一村,瓦屋比栉。”
《國語辭典》:宾贡(賓貢)  拼音:bīn gòng
1.古代乡举,地方官员设宴款待应举的学子,称为「宾贡」。《隋书。卷七三。循吏列传。梁彦光》:「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2.称他国的贡士。《宋史。卷四八七。外国列传三。高丽》:「先是,三年,上亲试诸道贡举人,诏赐高丽宾贡进士王彬、崔罕等及第,既授以官,遣还本国。」
3.臣服。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明史。卷一二四。扩廓帖木儿列传》:「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