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查 → 查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考核  拼音:kǎo hé
考查审核。《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蒝荽之类,怎么不戒?」也作「考覈」。
《國語辭典》:试题(試題)  拼音:shì tí
考试的题目。如:「请将试题抄在试卷上。」
《國語辭典》:测验(測驗)  拼音:cè yàn
以一定标准测量能力或成绩的方式。如:「智力测验」、「学科测验」。
《國語辭典》:研覈  拼音:yán hé
精细考核。《文选。张衡。东京赋》:「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
《漢語大詞典》:考索(攷索)
考查探究。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 王应麟 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攷索殆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卢抱经 学士 文弨 ,精於攷索。”
探索研求。朱子语类卷九九:“ 横渠 説太和所谓道一段,考索许多,亦好。”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中:“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如 盐谷节山 教授之发见 元 刊全相平话残本,及‘三言’并加考索,在小説史上,实为大事。”
《漢語大詞典》:举最(舉最)
定期考查地方官吏,政绩优异者予以升迁,谓之“举最”。汉书·京房传:“﹝ 焦赣 ﹞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 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不作临岐恨,唯听举最先。” 唐 吕温 《衡州刺史谢上表》:“三载陟明, 虞 书盛典;六条举最, 汉 制宏规。”
《國語辭典》:推案  拼音:tuī àn
1.案,古代盛饭食的短足木盘。「推案」,撤去饭食。《陈书。卷一六。列传。蔡景历》:「明将军彻鞍下马,推案止食,申爵以荣之。」
2.推究察议。《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孙綝》:「推案旧典,运集大王,辄以今月二十七日擒尚斩承。」
3.推出建案。如:「由于经济复苏强劲,建商推案更有信心了!」
《漢語大詞典》:月课(月課)
(1).每月考查、考核。魏书·李彪传:“陛下幼蒙鞠诲,圣教之躋,及储宫诞育,復亲抚誥,日省月课,实劳神虑。”
(2). 明 清 时每月对学子的课试或对武官武艺的考校。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官月课士子之艺业而奬励之。”《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 同 通 州县,本有月课,现在攷较他们,也不过同月课一个样子。”清史稿·选举志一:“教官考校之法,有月课、季考,‘四书’之外,兼有策论……讫於 嘉庆 ,月课渐不举行。”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马端敏公被刺:“ 同治 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为 两江 总督月课武职之期, 马端敏 公 新貽 亲临校场閲射。”
(3). 宋 代规定御史纠察官邪,按月奏事的制度。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太学诸生置绫纸:“ 郑昭先 为臺臣,倏当言事月谓之月课。 昭先 纯谨人也,不敢妄有指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 朱应元 既为御史,月课乃首劾 李俊明 ,公论大不平。” 张晋藩 王超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七节:“ 宋 朝在允许御史‘风闻弹人’的要求下,明令御史每月必须奏事一次,叫作‘月课’。如上任后百日内无所纠弹,则罢黜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种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御史弹劾权的滥用。”
《國語辭典》:考选(考選)  拼音:kǎo xuǎn
以考试来鉴别人员能力,作为任用的依据。《儒林外史》第七回:「考选还在明年,你要等除服,所以担误。」
《漢語大詞典》:效绩(效績)
(1).效劳,立功。国语·鲁语下:“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魏书·世祖太武帝纪上》:“羣司当深思效绩,直道正身,立功立事,无或懈怠,称朕意焉。”南史·王琳传:“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 代 邸,効绩中朝。”
(2).显示功效。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织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资此效绩。”
(3).考查成绩。效,通“ 校 ”。 三国 魏 曹丕 《校猎赋》:“考功効绩,班赐有叙。”
(4).成效;功绩。《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咸推 竇融 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 隗嚣 。”
《漢語大詞典》:考覆
(1).考查审察。汉书·郑崇传:“ 崇 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2).覆试。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国朝例: 崇政殿 试举人, 景福殿 考覆。”
《漢語大詞典》:满考(滿考)
谓已达到考查官吏政绩的一定期限。 明 文徵明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刑部尚书刘公行状》:“ 正德 丁卯再满考,进阶中议大夫,勋赞治尹。”
《漢語大詞典》:推割
宋 代考查民户物力确定赋役之法。规定民户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并过户,名推割;又定三年一查定,名推排。宋史·食货志上六:“然役起於物力,物力升降不殽,则役法公。是以 绍兴 以来,讲究推割、推排之制;凡百姓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併推割。”
《國語辭典》:考问(考問)  拼音:kǎo wèn
查问。《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传》:「许皇后坐废。考问班倢伃。」
《漢語大詞典》:研考
研究考查。《后汉书·苏竟传》:“君处 阴 中,土多贤士,若以须臾之间,研考异同,揆之图书,测之人事,则得失利害,可陈於目。”《宋书·礼志一》:“ 晋 氏 江 左,礼物多闕,后代因袭,未遑研考。” 五代 齐己 《览延栖上人卷》诗:“今体雕鏤妙,古风研考精。” 李大钊 《“今”与“古”》:“ 培根 认循环说为知识发展上最大的障碍……但他的新时代将来的进展是否无限,他于此未加研考。”
分類: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