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师哥(师哥)  拼音:shī gē
1.称比自己早受业于同师门的人。也称为「师兄」。
2.称老师的儿子,年纪比自己大者。也称为「师兄」。
《漢語大詞典》:转师(轉師)
转述老师的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故议者宜言,説者説话,传者转师,注者主解。” 范文澜 注:“转师,谓听受师説,转之后生也。”
分類:转述老师
《国语辞典》:太师母(太师母)  拼音:tài shī mǔ
尊称老师的母亲或双亲的师母。
《漢語大詞典》:燕辟
亦作“ 燕譬 ”。 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一说指燕游邪辟。礼记·学记:“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郑玄 注:“燕犹褻也,褻师之譬喻。” 孔颖达 疏:“燕譬废其学者,譬,譬喻也。谓义理鉤深,或直言难晓时,须假设譬喻,然后可解。而堕学之徒,好褻慢笑师之譬喻,是废学之道也。” 陈澔 集说:“燕游邪僻,必惑外诱,得不废其业乎?”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天子燕辟废其学,左右之习诡其师。”
《國語辭典》:讲题(講題)  拼音:jiǎng tí
讲演的题目。如:「今天的讲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
《漢語大詞典》:拖堂
老师上课超过时间。《新民晚报》1988.12.14:“一位离休老干部去接他读三年级的孙女回家,可是老师拖堂拖了整整一个小时。他火了,在校长室门口大声责问:‘怎么能这样拖堂呢?你们校长管不管?’”
《國語辭典》:无师自通(無師自通)  拼音:wú shī zì tōng
没有老师的教导而自行领略学会。如:「他的吉他演奏技巧精湛,完全是无师自通、勤奋练习而得。」
《漢語大詞典》:太先生
新唐书·元结传:“父 延祖 ,三岁而孤……卒年七十六,门人私謚曰‘太先生’。”后称老师的父亲,父亲的老师或老师的老师为太先生。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父之师师之师
分類:老师父亲
《國語辭典》:听课(聽課)  拼音:tīng kè
听人讲授课程。如:「这位老师的授课方法非常灵活,台下听课的学生都很喜欢他。」
《國語辭典》:桃李之教  拼音:táo lǐ zhī jiào
老师的教诲。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出:「今日吉辰,来拜了先生。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分類:老师教诲
《漢語大詞典》:训蒙师(訓蒙師)
旧称学塾的启蒙老师。也叫塾师。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幼时不必言,从训蒙师时又不必言。”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其对面有楼翼然,一年少女子适俯窗下窥,训蒙师仰首见之。”
《國語辭典》: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拼音: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
(谚语)只要做了你一天的老师,就得终身视之为父辈。《西游记》第三一回:「万望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
《國語辭典》:脩金  拼音:xiū jīn
送给教师的束脩、薪金。《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出不起学钱的,丁利国都与他们代出脩金。」也称为「脩敬」。
《漢語大詞典》:修脡
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 脩 ”。干肉。脡,直长条的干肉。 清 方文 《四令君诗序》:“然为予招集生徒廿餘人,北面受业,修脡不薄。”参见“ 束脩 ”。
《國語辭典》:束脩  拼音:shù xiū
1.古人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见老师最起码的礼物。语出《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今用以称老师的酬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当下开了拜匣,称出束脩银伍钱,做个封筒,封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至于束脩多寡,并不计较。」也作「束修」。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国语辞典》:太子太师(太子太师)  拼音:tài zǐ tài shī
职官名。晋时所置,太子老师之一。参见「太子太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