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画翚(畫翬)
绘绣翚的五彩图纹。翬,古指一种有五彩羽毛的野鸡,古代王后之服刻画之以为饰。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缘衣” 汉 郑玄 注:“ 伊 雒 而南,素质,五采皆备,成章,曰翬……王后之服,刻繒为之形,而采画之,缀於衣以为文章。褘衣,画翬者。” 贾公彦 疏:“褘当为翬,即翬雉,其色玄也……刻繒为雉形,又画之。”新唐书·车服志:“皇后之服三:褘衣者,受册、助祭、朝会之事之服也。深青织成为之,画翬,赤质,五色,十二等。”
《漢語大詞典》:鸿衣羽裳(鴻衣羽裳)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巖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國語辭典》:极乐鸟(極樂鳥)  拼音:jí lè niǎo
动物名。鸟纲风鸟科。体形略似乌鸦,有修长的尾巴。雄鸟全身花纹色彩艳丽,雌鸟颜色较为暗淡灰黑。以昆虫、蜗牛、蜥蜴、种子、果实等为食。产于澳洲、新几内亚一带。也称为「风鸟」。
《漢語大詞典》:红点颏(紅點頦)
鸟名。鸟身大小和麻雀相似,羽毛褐色。雄鸟喉部鲜红色,眼上有白色条纹,鸣声悦耳。雌鸟喉部白色,眼上条纹淡黄色。食虫益鸟,可以笼养。
《漢語大詞典》:氅毦
一种羽毛饰物。隋书·炀帝纪上:“先是,太府少卿 何稠 、太府丞 云定兴 盛修仪仗,於是课州县送羽毛。百姓求捕之,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氅毦,羽毛饰也。”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今人大帽上係鶖翎,即氅毦也。”
分類:羽毛饰物
《國語辭典》:北京鸭(北京鴨)  拼音:běi jīng yā
动物名。原产大陆地区北平,西元一八七三年引入美国改良育成。羽毛乳白色,嘴、脚橘红色。体健温驯,早熟,肉质佳。
《漢語大詞典》:板羽球
球类活动的一种。活动时,双方隔网用木板拍子往返拍打上插羽毛的半圆形胶皮球。亦指板羽球活动所用的球。
《漢語大詞典》:德輶如毛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 仲山甫 举之,爱莫助之。” 郑玄 笺:“人之言云,德甚轻,然而众人寡能独举之以行者,言政事易耳,而人不能行者,无其志也。我与伦匹图之,而未能为也。”《礼记·中庸》:“子曰:‘声色之於以化民,末也。’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郑玄 注:“言化民常以德,德之易举而用其轻如毛耳。”亦作“ 德輶如羽 ”。 晋 张华 《励志诗》之三:“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亦省作“ 德輶 ”。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仁器非重,德輶易遵。”
《漢語大詞典》:翿旌
古代用红白羽毛交杂制成的彩旌。仪礼·乡射礼:“大夫兕中,各以其物获;士鹿中,翿旌以获。” 胡培翚 正义:“ 敖氏 云:翿旌即白羽与朱羽糅者也。”
《漢語大詞典》:幢翳
古时用羽毛装饰的车盖。后汉书·舆服志上:“戎车,其饰皆如之,蕃以矛麾金鼓、羽析幢翳。”晋书·舆服志:“戎车,驾四马,天子亲戎所乘者也,载金鼓、羽旗、幢翳。”
《漢語大詞典》:狮头鹅(獅頭鵝)
鹅的品种之一。体形大,羽毛灰白色,头上长着黑色带黄斑的瘤状物,略似狮头。生长快,成熟早,肉质优良。《新华日报》1979.9.27:“狮头鹅原产 广东省 饶平县 一带,是世界罕见的大型鹅种。”
《國語辭典》:射石饮羽(射石飲羽)  拼音:shè shí yǐn yǔ
射箭没入石中,只剩箭羽在外。典籍中传有其事者共四人:春秋楚人养由基和熊渠子、汉朝李广、北周李远。后用以比喻心意专注则可发挥超人的力量。
《漢語大詞典》:翣毛
鱼鳃中羽毛状的组成部分,今称鳃丝。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大鱼腮:“今人间大鱼腮中,翣毛长不盈寸,此物乃长四五尺,鱼亦大矣。”
分類:鱼鳃羽毛
《漢語大詞典》:铩羽暴鳞(鎩羽暴鱗)
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上疏》:“鎩羽暴鳞,復见翻跃。”亦作“ 鎩羽涸鳞 ”。 明 杨慎 《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鎩羽涸鳞去安所,翾飞川咏几时同。”
《漢語大詞典》:结毦(結毦)
亦作“ 结氂 ”。 用羽毛编织饰物。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羽 飞 乃止”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备 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 备 者, 备 因手自结之。 亮 乃进曰:‘明将军当復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 知 亮 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后用为借做小事以韬晦忘忧之典。 宋 秦观 《送李端叔从辟中山》:“著书如结氂,聊以忘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