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2,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妖姬
艳冶
艳妆
娇姿
翠娥
妖艳
姬姜
玉搔头
颜如玉
丽质
瑶簪
多娇
玉奴
双文
红裳
《國語辭典》:妖姬  拼音:yāo jī
美貌的姬妾。唐。蒋防《霍小玉传》:「妖姬八九人,骏马十数匹,唯公所欲。」
《國語辭典》:艳冶(豔冶)  拼音:yàn yě
妖娇艳丽。南朝梁。庾肩吾〈长安有狭斜行〉:「少妇多艳冶,花钿系石榴。」
《國語辭典》:艳妆(豔妝)  拼音:yàn zhuāng
浓妆。南唐。陈陶〈独摇手〉诗:「汉宫新燕矜蛾眉,春台艳妆莲一枝。」《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
《國語辭典》:娇姿(嬌姿)  拼音:jiāo zī
1.美丽的姿容。唐。罗虬 比红儿诗:「晓向妆台与画眉,镜中长欲助娇姿。」《孽海花》第三回:「太清内家装束,外披著一件大红斗篷,映著雪光,红的红,白的白,艳色娇姿,把他老人家的魂摄去了。」
2.美女。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展转自寻思,定要娶娇姿。」
《漢語大詞典》:翠娥
指美女。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罗衣。” 宋 梅尧臣 《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金带繫袍迴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 清 孙枝蔚 《采莲歌》:“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
分類:美女女子
《國語辭典》:妖艳(妖豔)  拼音:yāo yàn
1.美丽而不庄重。三国魏。钟会〈菊花赋〉:「妍姿妖艳,一顾倾城。」
2.美女。唐。韦应物〈杂体诗〉五首之三:「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
《國語辭典》:姬姜  拼音:jī jiāng
1.春秋时代,周王室姓姬,齐国姓姜,二国常通婚,故用以称贵族妇女。《左传。成公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文选。班固。西都赋》:「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
2.泛指美人。《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序》:「饰姬姜狗马之玩,外言不入,惟欲是从。」
《國語辭典》:玉搔头(玉搔頭)  拼音:yù sāo tóu
1.女子的首饰,玉制的发簪。因汉武帝李夫人以玉簪搔头,所以称玉簪为「玉搔头」。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也称为「玉簪」。
2.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叙述明武宗微服出行与名妓刘倩倩相恋的故事。
《國語辭典》:玉簪  拼音:yù zān
1.首饰,玉制的发簪。南朝梁。刘孝威〈妾薄命〉诗:「玉簪久落鬓,罗衣长挂屏。」也称为「玉搔头」。
2.植物名。百合科紫萼属,多年生草本。具毒性,高约一公尺。叶大,呈绿色,卵形。六、七月开白或淡紫色花,含蕊如簪头,有香味。其叶可治蛇伤,花可治喉痛。
《国语辞典》:颜如玉(颜如玉)  拼音:yán rú yù
美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
分类:美女女子
《國語辭典》:丽质(麗質)  拼音:lì zhí
1.资质佳美。也指品貌。三国魏。文帝〈与钟大理书〉:「谨奉赋一篇,以赞扬丽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2.指美人。南朝梁。简文帝 妾薄命篇十韵:「名都多丽质,本自恃容姿;荡子行未至,秋胡无定期。」
《漢語大詞典》:瑶簪
(1).玉簪。 唐 杜牧 《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瑶簪绣裾,千万侍女。酬以觥斝,助之歌舞。” 元 王沂 《古宫人怨》诗:“粧成陪玉輦,舞罢坠瑶簪。” 清 汤春生 《夏闰晚景琐说》:“入傍妆臺,对芙蓉镜,卸鬢边双凤,重綰云髻,插瑶簪,堆茉莉。”
(2).借指美女。 明 张凤翼 《灌园记·法章闻变》:“想往日凤楼鹤禁,列两行寳珥瑶簪。”
(3).比喻高而尖的山峰。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岩洞:“ 桂 之千峯,皆帝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一本作“ 瑶篸 ”。
《國語辭典》:多娇(多嬌)  拼音:duō jiāo
1.形容女子姿态娇媚。唐。元稹《莺莺传》:「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金瓶梅》第八九回:「你正青春,奴又多娇。」
2.代称所爱恋的女子。《董西厢》卷五:「欲把莺莺今夜约,殷勤把红娘告:『休推托,专专付与多娇。』」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愁闷杀小生,烦恼杀幼子,冻饿杀多娇。」
分類:美女女子
《漢語大詞典》:玉奴
(1). 南朝 齐 东昏侯 妃 潘氏 ,小名 玉儿 ,诗词中多称“玉奴”。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四:“月地雪堦漫一樽, 玉奴 终不负 东昏 。” 宋 周紫芝 《浣溪沙》词:“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 东昏 覰得 玉奴 羞。”
(2). 唐玄宗 妃 杨太真 小名。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 玉奴 乃 太真 小字。” 宋 杨万里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 玉奴 何必减 花奴 ,省识春风作画图。”茶香室丛钞·玉奴引 明 邝露 赤雅云:“ 杨妃 井在 容州 云凌里 。妃姓 杨 名 玉奴 ,别字 玉环 ,号 太真 。”
(3).泛指美女。 宋 苏轼 《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元 萨都剌 《送友人之金陵》诗:“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鸞笙。” 明 陶宗仪 《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词:“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4).指梅花。 宋 吴文英 《天香·腊梅》词:“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 寿阳 纤巧。” 宋 王沂孙 《花犯·苔梅》词:“ 罗浮 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餘香空翠被。”
《漢語大詞典》:双文(雙文)
(1). 宋 钱惟演 《苦热》诗:“赫日烘霞鬪晓光,双文桃簟碧牙牀。”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腰悬着百鍊鎚,胸挂着双文镜。” 清 陈维嵩 《水调歌头·咏美人秋千》词:“百丈同心綵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颭绣旗开。”
(2).指骈体文。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八:“闭门三日了何事?题图祝寿諛人诗。双文单笔记序偈,笔秃幸趁酒熟时。”
(3).指 唐 传奇小说人物 崔莺莺 。 唐 元稹 《杂忆》诗之一:“忆得 双文 通内里,玉櫳深处暗闻香。”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僕家有 微之 作《元氏古艳诗》百餘篇,中有《春词》二首……其诗中多言 双文 ,意谓二鶯字为 双文 也。”红楼梦第三五回:“ 双文 虽然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我 黛玉 之薄命,一併连孀母弱弟俱无。”
(4).借指美女。 明 高启 《和逊庵效香奁体》:“重寻未省 双文 去,只道羞郎不出来。”参见“ 崔鶯鶯 ”。
《國語辭典》:崔莺莺(崔鶯鶯)  拼音:cuī yīng yīng
唐元稹《莺莺传》中的女子,字双文。有绝色,工文词。贞元年间,崔女从母郑氏过河中府之普救寺,巧遇张生,遂相慕恋。宋元以来所演《西厢记》故事皆本于此。
《漢語大詞典》:红裳(紅裳)
(1).红色衣裳。《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酒至半酣,一红裳女子满斟大觥,送与十八姨。”
(2).借指美女。 宋 朱熹 《春谷》诗:“红裳似欲留人醉,锦障何妨为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