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罪犯  拼音:zuì fàn
犯罪的人。如:「他押解了数名罪犯,准备关进监狱。」
《漢語大詞典》:风流罪犯(風流罪犯)
细小的过失。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流罪犯寻些箇,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分類:细小过失
《漢語大詞典》:罪囚
罪犯。《前汉书平话》卷上:“﹝ 高皇 ﹞少为亭长,因解罪囚到 芒碭山 ,得逃避罪,断其白蛇,亦何豪强。”明史·太祖纪一:“己丑,雷震宫门兽吻,赦罪囚。” 郭沫若 《山中杂记·鸡雏》:“你这仓惶的罪囚!你这恐怖时代的张本人!毕竟也有登上断头台的时候!”
分類:罪犯
《漢語大詞典》:徒孥
泛指罪犯,犯人。 宋 李清臣 《谢赐恤刑诏表》:“徒孥颂繫,交手传懽。”
分類:罪犯犯人
《漢語大詞典》:徒谪(徒謫)
(1).犹徒流。处以徒刑或流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及於犯罪,上不足以至死,则其下唯有徒謫鞭杖,或遇赦令,则身无损。”
(2).指被处徒、流刑的罪犯。魏书·太组纪:“置山东诸冶,发州郡徒謫造兵甲。”
《國語辭典》:公事  拼音:gōng shì
1.公家的事务。《孟子。滕文公上》:「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也作「官事」。
2.公文。如:「这件公事请尽快拟办。」
3.犯人。《水浒传》第三四回:「我是上司取公事的都监,有甚么买路钱与你?」也称为「公事人」。
4.诉讼案件。《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也有几个大胆的,站在傍边看县尹相公怎生断这公事。」
《國語辭典》:入官  拼音:rù guān
1.充公。唐。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师师乃集前后所赐金钱,呈牒开封尹,愿入官,助河北饷。」
2.入仕途为官。《书经。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3.把罪犯送官府就办。《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二人终是不休,至天晓,用绳索绑定,欲要入官。」
《漢語大詞典》:被命
(1).谓负着罪犯的名义。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若使犯罪之人终身被命,得而必刑,则计姦之谋破,而虑恶之心絶矣。” 汪继培 笺:“汉书·刑法志云:‘已论命。’ 晋灼 注:‘命者,名也,成其罪也。’”
(2).奉命;受命。南史·袁顗传:“从幸 湖熟 ,往反数日不被命, 顗 虑祸求出,乃除 建安王 休仁 安西长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建炎 苗 、 刘 之变,内侍遇害至多。有 秦同老 者,自 扬州 被命至 荆楚 。前一日还行在,尚未得对,亦死焉。”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戊辰, 张浚 被命入见。”
《漢語大詞典》:霈泽(霈澤)
(1).雨水。 唐 杜甫 《大雨》诗:“风雷颯万里,霈泽施蓬蒿。”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 清 孙枝蔚 《插秧》诗:“皇天悯老农,霈泽满前溪。”
(2).喻恩泽。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诗:“共望 汉 朝多霈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邓州谢上表》:“迺宣霈泽,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颂》:“霈泽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对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所犯虽经霈泽,庄田须有所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泽。”
《國語辭典》:大赦  拼音:dà shè
国家遇有特别情况时,由元首发布命令,赦免若干罪犯,或予以减刑。《三国演义》第八○回:「丕即传旨,大赦天下。」
《國語辭典》:牢城  拼音:láo chéng
监狱。《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若持杖罪不至死者,仍刺隶千里外牢城。」
《漢語大詞典》:侍史
(1).亦作“ 侍使 ”。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 汉 郑玄 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官女。”后汉书·荀爽传:“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復在其外……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 唐 韩愈 《题百叶桃花》诗:“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清 查慎行 《题蔡方麓修撰早朝图》诗:“水晶帘成月如钩,侍史妆成尽下楼。”
(2).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苦追攀,已觉侍史疲奔送。”
《國語辭典》:充军(充軍)  拼音:chōng jūn
古时遣发罪犯到远地服役,称为「充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认假作真倚官拐骗人口,也问了一个充军罪。」《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他家里交结钦犯,藏著钦赃,若还首出来,就是杀头充军的罪,他还敢怎样你!」
《漢語大詞典》:画衣(畫衣)
(1).彩绣的衣服。周礼·天官·内司服“褘衣”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褘衣,画衣也。” 唐 曹唐 《汉武帝思李夫人》诗:“迎风细荇传香粉,隔水残霞见画衣。”宋史·礼志十八:“销金绣画衣十袭,真珠翠毛玉釵朵各三副。”
(2).谓着彩绣衣服。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这时 眉间尺 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
(3).古时罪犯的衣服画有五刑之象,以示警戒。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南朝 梁 任昉 《为梁公请刊改律令表》:“画衣象服,以致刑厝。”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画衣不犯,载酒无冤。”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十一·有虞氏:“是故画衣异服,而姦不犯其醇。”
《漢語大詞典》:赦恩
犹恩赦。指封建王朝遇皇帝登极或其他大典而赦免罪犯。《南齐书·王融传》:“伏惟明皇临宇,普天蒙泽,戊寅赦恩,轻重必宥。”宋史·食货志上四:“甚者赦恩已蠲二税,义米依旧追索。” 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埋名避祸捱时运,满望取皇家赦恩,罪大弥天,其时许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