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35,分26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波罗
雀罗
越罗
罗雀
新罗
罗巾
星罗
罗帐
罗拜
紫罗
云罗
罗帕
罗刹
骈罗
罗袂
《國語辭典》:波罗(波羅)  拼音:bō luó
凤梨科「凤梨」的别名。参见「凤梨」条。
《國語辭典》:波罗蜜(波羅蜜)  拼音:bō luó mì
1.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为梵语的Pāramitā音译。晋。支遁〈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蜜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来之照功。」也译作「波罗蜜多」。
2.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具有白色黏质乳液。叶互生,椭圆或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雌花序球形或椭圆形,花被几乎全部陷入于肉质花序轴中。果实为聚合果,也称为「波罗蜜」,长椭圆形,大如冬瓜,肉似凤梨而味甜,可食。也称为「菠萝蜜」、「婆那娑」。
《國語辭典》:凤梨(鳳梨)  拼音:fèng lí
植物名。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木。叶大,边缘呈锯齿状,花小,淡紫色,果实也称为「凤梨」,形如松毬,呈椭圆形,味酸甜芳香。也称为「波罗」、「枫梨」。
《國語辭典》:雀罗(雀羅)  拼音:què luó
捕鸟雀的网子。《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漢語大詞典》:雀罗门(雀羅門)
史记·汲郑列传:“始 翟公 为廷尉,宾客闐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后以“雀罗门”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 唐 刘禹锡 《有感》诗:“昨宵 凤池 客,今日雀罗门。”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罗门。” 明 唐顺之 《宪副饶湖田见过陈渡草堂赋此为赠》:“岂知綉斧客,还过雀罗门。”
《漢語大詞典》:越罗(越羅)
越 地所产的丝织品,以轻柔精致著称。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衫酒见寄》诗:“酒法众传 吴 米好,舞衣偏尚 越 罗轻。” 前蜀 韦庄 《诉衷情》词:“ 越 罗香暗销,坠花翘。” 宋 陆游 《初夏》诗:“ 越 罗 蜀 锦吾何用,且备豳人卒岁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初试 越 罗新,还妆画榜行。”
《漢語大詞典》:罗雀(羅雀)
(1).形容门庭寂静或冷落。 唐 白居易 《寄皇甫宾客》诗:“卧掩罗雀门,无人惊我睡。” 宋 刘克庄 《凤凰阁》词:“安用羡伊结駟,叹儂罗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月餘,试毕贾归,地可罗雀矣。”参见“ 门可罗雀 ”。
(2).喻用尽办法搜刮财物。 梁启超 《岁暮感怀》诗:“近闻诛歛空罗雀,儻肯哀鸣念泽鸿。”参见“罗雀掘鼠”。
《國語辭典》:门可罗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汉朝翟公官居廷尉时宾客盈门,失官后门前冷落,可张网捕雀。见《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后用来形容做官的人从拥有权势到离开政治中心后门庭冷落、宾客稀少的景况。也作「门可罗爵」、「门可张罗」、「门前雀罗」。
《國語辭典》:罗雀掘鼠(羅雀掘鼠)  拼音:luó què jué shǔ
唐朝睢阳城守将张巡、许远,因安禄山叛变,被围困粮绝,至网罗鸟雀、挖掘鼠类以充饥。典出《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传。张巡传》。后形容财物缺乏时,用尽一切方法筹措款项。
《国语辞典》:新罗(新罗)  拼音:xīn luó
国名。古代朝鲜的三个王国之一。相传为赫居世所建,至西元四世纪中叶,成为朝鲜半岛东南的强国。定都庆州,继而与百济、高句丽鼎足而立。七世纪中叶灭百济及高句丽,赶走唐朝军队,几乎一统半岛。后于九世纪衰落,而灭于王氏高丽(王建)。新罗国王十分仰慕中国文化,除派遣子弟至长安留学外,其文字、历法、律令制度、服饰等尽依唐式,唐化程度十分澈底,故也称为「君子国」。
《國語辭典》:罗巾(羅巾)  拼音:luó jīn
丝罗巾。唐。白居易 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贵妃小字玉环,至马嵬驿时,高力士以罗巾缢之也,道家能前知如此。」
分類:手巾
《骈字类编》:星罗(星罗)
唐 孟浩然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星罗牛渚夕,风退鹢舟迟。
唐 孟浩然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韵府拾遗 歌韵》:周书太祖纪今便分命将帅应机进讨或趣其要害或袭其窟宅电绕蛇击雾合星罗
《骈字类编》:罗帐(罗帐)
南北朝 刘铄 拟明月何皎皎诗 玉宇来清风,罗帐延秋月。
唐 沈佺期 折杨柳 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唐 刘元叔 杂曲歌辞 妾薄命 暗啼罗帐空自怜,梦度阳关向谁说。
唐 王适 杂曲歌辞 古离别 夜还罗帐空有情,春著裙腰自无力。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远树疑罗帐,孤云认粉囊。
《國語辭典》:罗拜(羅拜)  拼音:luó bài
围著叩拜。唐。白居易〈祭崔相公文〉:「平生亲友,罗拜柩前。」《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孙策见官民俱罗拜于水中,不顾衣服,乃勃然大怒。」
分類:环绕下拜
《骈字类编》:紫罗(紫罗)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白头吟二首 其二 泪如双泉水,行堕紫罗襟。
唐 钱起 早夏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 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
《漢語大詞典》:云罗(雲羅)
(1).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旷哉宇宙惠,云罗更四陈。”借指整个天空。 唐 李商隐 《春雨》诗:“玉璫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云笈七籤卷四二:“羽车曜云罗,令我飞上清。”
(2).高入云天的网罗。文选·鲍照〈舞鹤赋〉:“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羈。” 吕延济 注:“云罗,言罗高及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五:“ 崑崙 见玄凤,岂復虞云罗。” 元 刘因 《太常引》词:“冥鸿有意避云罗。问何处、是行窝。”
(3).比喻组成包围圈的军队。宋书·邓琬传:“云罗四掩,霜锋交集。”《魏书·郭祚传》:“今云罗西举,开纳 岷 蜀 ;戎旗东指,镇靖 淮 荆 ; 汉 沔 之间,復须防捍。”
(4).轻柔如云的丝绸织品。 隋 王眘 《七夕》诗之二:“长裙动星珮,轻帐揜云罗。”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见五人悉係女子,袭云罗,曳雾縠,高髻堆鸦,不类近时装束。”
(5).形容盛多。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星期假日,游人云罗。”
《國語辭典》:罗帕(羅帕)  拼音:luó pà
丝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算计定了,清晨未及梳洗,将一个罗帕兜头扎了,一口气跑到渡口来。」《红楼梦》第八九回:「看了一回,那泪珠儿断断续续早已湿透了罗帕。」
《國語辭典》:罗刹(羅剎)  拼音:luó chà
一种能行走、飞行快速,牙爪锋锐,专吃人血、人肉的恶鬼。为梵语rākṣasa的音译。《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非金也,乃罗刹鬼骨。」也译作「罗叉」、「罗叉娑」、「罗刹娑」。
《漢語大詞典》:罗刹江(羅刹江)
钱塘江 别名。因江中有罗刹石而得名。 唐 罗隐 《钱塘江潮》诗:“怒声汹汹势悠悠, 罗刹江 边地欲浮。”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浙江潮候:“ 浙江 一名 钱唐江 ,一名 罗刹江 。所谓罗刹者,江心有石,即 秦望山 脚,横截波涛中。商旅船到此,多值风涛所困而倾覆,遂呼云。”
《漢語大詞典》:骈罗(駢羅)
骈比罗列。 汉 王逸 《九思·哀岁》:“羣行兮上下,駢罗兮列陈。”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景云蔚岳,秀星駢罗。” 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散念作语》:“肴羞交错,笙磬駢罗。”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至若於各行省中,择其人物之駢罗,土产之丰阜,山川之险要者,命将军都统之,而 汉 人不得居其职。”
分類:罗列
《漢語大詞典》:罗袂(羅袂)
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汉武帝 《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动朱脣,发清商,扬罗袂,振华裳。”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淫音譟而惑耳,罗袂挥而乱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