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54,分271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黄罗衫
藩罗
勾罗
乾陀罗
打旋罗
鼎罗
妒罗绵
兜罗被
单丝罗
梅罗
面磨罗
尼罗河
摩诃罗
摩睺罗
魔合罗
《漢語大詞典》:黄罗衫(黄羅衫)
黄衫的一种。古代年轻人的华贵服装。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五:“除却 虹生 忆 黄子 ,曝衣忽见黄罗衫。”
《漢語大詞典》:藩罗(藩羅)
犹藩篱。周礼·地官·委人“与其野囿财用” 汉 郑玄 注:“野囿之财用者,苑囿藩罗之材。” 孙诒让 正义:“藩罗即藩欏,藩离,亦即藩落。”参见“ 藩篱 ”。
分類:藩篱
《國語辭典》:藩篱(藩籬)  拼音:fán lí
1.用柴竹编成屏蔽的围墙,引申为保护防卫。汉。贾谊过秦论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固。」晋。陆机〈辩亡论上〉:「城地无藩篱之固,山川无阜之势。」
2.范围、边界。汉。贾谊 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也作「籓篱」。
《漢語大詞典》:勾罗(勾羅)
犹勾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你那里话儿多,廝勾罗,你正是剔蝎撩蜂,暴虎凴河。”
分類:勾引
《漢語大詞典》:乾陀罗(乾陀羅)
亦作“ 乾陀 ”。亦作“ 乾陀囉 ”。
(1).西域古国名。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其国在北 印度 境,东西千馀里,南北八百馀里。在古代艺术、建筑史上,享有盛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惠生 从 于闐 至 乾陀 。”宋史·外国传·天竺:“ 施护 者, 乌塤曩国 人。其国属 北印度 ,西行十二日至 乾陀罗国 。”
(2).香树名。其汁可染褐色,故亦用以称褐色。《宝楼阁经》卷中:“以乾陀囉树或以龙花蕊香和白芥子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附录·乾陀木皮:“ 珣 ( 杨珣 )曰:‘按《西域记》云,生西国,彼人用染僧褐,故名。乾陀,褐色也。’”
《漢語大詞典》:打旋罗(打旋羅)
古时小贩卖蒸饼、烧饼等食品时招揽生意的一种方法。
《骈字类编》:鼎罗(鼎罗)
唐 王湾 丽正殿赐宴同勒天前烟年四韵应制 鼎罗仙掖里,觞拜琐闱前。
《漢語大詞典》:妒罗绵(妒羅綿)
亦作“妬罗绵”。 即兜罗绵。 唐 普光 俱舍论记十一:“妬罗是树名,绵从树菓中出,名妬罗绵。”一作“堵罗绵”。参见“ 兜罗绵 ”。
《漢語大詞典》:兜罗绵(兜羅綿)
(1).[梵tūla]棉。亦为草木花絮之总称。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兜罗,此云细香……或名妬罗绵。妬罗,树名。绵从树生,因而立称如柳絮也。亦翻杨华。”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锦论·兜罗绵:“兜罗绵,出南番、西番、 云南 ,莎罗树子内绵织者,与剪绒相似,阔五六尺,多作被,亦可作衣服。”
(2).喻云或雪。 宋 杨万里 《题曾无愧月窗》诗:“阿兄作云巢,阿弟作月窗……兜罗绵上住兄子,银色界中著吾弟。” 金 元好问 《读书山雪中》诗:“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世界幻入兜罗绵,恍见洪荒万万古。”亦省作“ 兜罗 ”。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凿巖造佛高数丈,示现手如兜罗绵。”
分類:草木
《漢語大詞典》:兜罗被(兜羅被)
用兜罗的花絮制成的被子,棉被。 宋 陆游 《书枕屏》诗之一:“西域兜罗被,南番篤耨香。”
分類:被子棉被
《國語辭典》:单丝罗(單絲羅)  拼音:dān sī luó
用单丝所织成极细的丝织品。唐。王建〈织锦曲〉:「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骈字类编》:梅罗(梅罗)
石延年 海棠诗 旧縠斑吴苑,梅罗碎蜀宫。
《漢語大詞典》:面磨罗(面磨羅)
见“ 面没罗 ”。
《國語辭典》:面没罗(面沒羅)  拼音:miàn mò luó
发呆,面容木然,没有表情的样子。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莫不是郊外去逢著甚邪祟,又不疯又不呆痴,面没罗呆答孩死堆灰。」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我与你打闹处先赸过,拿笠儿忙盖合,心惊的我面没罗。」也作「面磨罗」、「面波罗」、「面魔罗」。
《国语辞典》:尼罗河(尼罗河)  拼音:ní luó hé
Nile River
河川名。源于东非高原,上游的白尼罗河与蓝尼罗河在苏丹喀土木会流,成为尼罗河主流。流域范围遍及蒲隆地、坦尚尼亚、卢安达、乌干达、萨伊、肯亚、衣索比亚、苏丹、埃及等国,下游在埃及开罗附近进入尼罗河三角洲,注入地中海。全长约六千七百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在亚斯文高坝兴建前,河水每年定期泛滥,为沿岸地区带来肥沃土壤。河川中下游沿岸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國語辭典》:摩诃罗(摩訶羅)  拼音:mó hē luó
1.阴历七夕供养乞巧的小偶人。元。杜仁杰〈集贤宾。暑才消套。集贤宾〉曲:「把几个摩诃罗儿摆起,齐拜礼,端的是塑得来可嬉。」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國語辭典》:摩睺罗(摩睺羅)  拼音:mó hóu luó
1.以泥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偶人,于七夕日供养;或珍藏装饰之用。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國語辭典》:摩睺罗(摩睺羅)  拼音:mó hóu luó
1.以泥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偶人,于七夕日供养;或珍藏装饰之用。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國語辭典》:魔合罗(魔合羅)  拼音:mó hé luó
1.用泥、木、象牙或蜡制的娃娃。为梵语mahākala的音译。于七夕时乞巧或供做珍玩用。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有个婆婆,每年家赶这七月七入城来卖一担魔合罗。」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将来魔合罗孩儿,知他谁是谁。」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花朵般浑家不能勾恋,魔合罗孩儿不能勾见。」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魔侯罗」。
《國語辭典》:摩睺罗(摩睺羅)  拼音:mó hóu luó
1.以泥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偶人,于七夕日供养;或珍藏装饰之用。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