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麦穗(金麥穗)
古时系帷帐用的形如麦穗的金黄色绳子。 北周 庾信 《梦入堂内》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 倪璠 注:“言金绳如麦穗……象其形也。”亦省作“ 金麦 ”。 宋 杨万里 《题吴梦古乐府》:“金麦褰帷银蒜钩,水光殿后月华楼。” 清 陈维嵩 《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春闺金麦微微响,青凤脛轻移银网。”
《漢語大詞典》:麻绦(麻縧)
用麻线编织成的带子或绳子。《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去房里换了一身素净衣服,便叫土兵打了一条麻绦,繫在腰里。”
《國語辭典》:绞缢(絞縊)  拼音:jiǎo yì
绞首。《左传。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文选。李康。运命论》:「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
《國語辭典》:绷扒(繃扒)  拼音:bēng bā
古代一种脱去衣裳,以绳索捆绑的刑罚。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受尽三推六问,吊拷绷扒。」也作「掤扒」。
《国语辞典》:船缆(船缆)  拼音:chuán lǎn
系船用的绳子。《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岸上有不得下船者,争扯船缆。李乐尽砍于水中。」
分类:系船绳子
《漢語大詞典》:陆挽(陸輓)
见“ 陆輓 ”。
亦作“ 陆挽 ”。 在岸上用绳子拉船前进。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昔 苏州 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 明 李东阳 《明故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郭公墓志铭》:“浚 通州 官河二十餘里,置减少坝,用浅船般运,以代陆輓。”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黄河运道:“泊於 沙门 ,陆輓三十里,即入 卫河 ,船运至京。”
《國語辭典》:草约(草約)  拼音:cǎo yuē
尚未正式签字的条约或契约。
《國語辭典》:满贯(滿貫)  拼音:mǎn guàn
1.比喻达到最满的数目。《韩非子。说林下》:「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
2.麻将上指和牌者做成四人约定最高阶的牌。
《國語辭典》:鞭子  拼音:biān zi
1.驱赶牲畜或打人的用具。《儒林外史》第二回:「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
2.公驴、公鹿的生殖器。《金瓶梅》第六八回:「且留著那驴子和你早晚做伴儿也罢了。别的罢了,我见他常时落下来,好个大鞭子。」
《漢語大詞典》:撒子
亦称“ 撒子角 ”。 即桚子。一种刑具。用绳子穿着五条小木棍,施刑时套在指上收紧。 宋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公吏人排列两边,不由我心惊胆战。怎推这铁锁沉枷,麻槌撒子。”《水浒传》第十二回:“杀威棒,狱卒断时腰痛;撒子角,囚人见了心惊。”
《漢語大詞典》:头绳(頭繩)
用棉纱、棉毛混纺或塑料等制成的细绳子。主要用来扎发髻或辫子。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见母》:“袖儿里脱下孝头绳,莫不是恁儿媳妇丧幽冥?”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他自己收拾行李衣服,又买了几件 南京 的人事--头绳、肥皂之类。”白雪遗音·马头调·货郎儿:“玉容香皂擦粉面,头绳似血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想了半天,取出一枝对笔,一根头绳,一枝帐竿竹子。”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场:“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 喜儿 扎起来!”
《國語辭典》:绳梯(繩梯)  拼音:shéng tī
用绳索编制而成的梯子。《宋史。卷三四八。赵遹传》:「暮夜,复遣土丁负绳梯登崖颠。」
《漢語大詞典》:连纲(連綱)
(1).用以串联物体的绳子。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张罗綺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2).连绵不绝。 明 陈子龙 《皇帝东郊赋》:“戈矛连纲,櫛比茸髳。”
(3).亦作“ 连网 ”。旧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曰纲,其运输船只或队伍连绵不断,称之“连纲”。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崇寧 中 淮水 暴涨,而 汴口 檣舟不能进。一日昧爽,小龙者出连纲之舟尾。” 元 顾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东南贡米粟,连网起歌謳。” 元 袁桷 《送赵君佐茶使》诗:“连纲贡餘知几春,排檣接缆来 仪真 。”
《漢語大詞典》:朽绠(朽綆)
腐烂的绳子。 明 方孝孺 《存养斋记》:“奉琮璧而履峻坂莫喻其慎,祇祇栗栗驭马以朽綆莫喻其危。” 清 姚燮 《双鸩篇》:“虾蟆抱桂光彩蚀,朽綆龙渊黝难测。”
分類:腐烂绳子
《漢語大詞典》:贯结(貫結)
用绳子穿起来结牢。形容牢记在心。太平经丙部之五:“真人请问神人:‘前所赐不达之生策书九十字,未知趋向、义理所归,愿为一一解,以遗后世,贯结而不忘。’神人言:‘为子直解之。’”太平经丁部之十五:“善哉,子之难问,可谓得天意,迺入天心,可万万世贯结著不復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