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联邦(聯邦)  拼音:lián bāng
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拥有部分主权之政治实体(州或邦)联合而成,透过《宪法》界定联邦与各邦(或州)各自之任务以及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权限。美国、德国、澳洲等联邦国对于联邦与各邦的关系有不同的设计。
《漢語大詞典》:通调(通調)
统一选用。后汉书·安帝纪:“居乡里有廉清孝顺之称,才任理人者,国相岁移名,与计偕上尚书,公府通调,今得外补。” 李贤 注:“调,选也。”
《國語辭典》:一元化  拼音:yī yuán huà
以一原理、原则做为行事的标准。如:「公司为避免部门间各行其道,决定大力整顿,建立一元化作业系统。」
《漢語大詞典》:壹同
一统,统一。墨子·尚同上:“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分類:一统统一
《漢語大詞典》:富浪
中古时, 法兰克 王 查理大帝 统一 欧洲 西部, 阿拉伯 人因称 西欧 为 法兰克 。 富浪 是 法兰克 的译音。见元史·郭侃传。也译作“佛郎”。 明 人相沿称 葡萄牙 、 西班牙 人为佛郎机。参阅明史·佛郎机传
《漢語大詞典》:游杂(遊雜)
杂乱,不统一。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儗象,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 刘昞 注:“各以意之所可为准,是以杂而无纪。”
分類:杂乱统一
《國語辭典》:有机体(有機體)  拼音:yǒu jī tǐ
一切具有生命机能的个体的统称。
《國語辭典》:正规军(正規軍)  拼音:zhèng guī jūn
按统一的编制组成,有统一的指挥、制度、纪律及训练的军队。
《漢語大詞典》:载驳船
又称“子母船”。载运驳船的船。将装载货物的规格统一的驳船装上载驳船,抵达目的港后,卸下驳船由推船分送内河各地。第一艘载驳船由美国于1963年制成。具有不需码头和堆场,装卸效率高,停泊时间短,避免货物中转和由此带来的货损等优点,适合于江海联运。
《漢語大詞典》:粘聚
集拢结合在一起(如形成一个统一密合的整体);联合,统一。例如:干松的碎雪比很快就粘聚的湿雪更好滑雪。
《漢語大詞典》:泰始历(泰始曆)
西晋 历法名。 武帝 司马炎 统一天下后,改元 泰始 ,并改 三国 魏 《景初历》《泰始历》晋书·律历志中:“ 武帝 践阼, 泰始 元年,因 魏 之《景初历》,改名《泰始历》。”
《漢語大詞典》: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汉 扬雄 《解嘲》:“往者 周 网解结,羣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四分五剖,精鋭星散。”
分類:分散统一
《國語辭典》:四分五裂  拼音:sì fēn wǔ liè
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团结。《旧五代史。卷一三五。周书。僭伪传二。刘守光传》:「当今海内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诸君以为何如?」《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顾,便好发出苛刻的号令来。」
《漢語大詞典》:通办(通辦)
统一办理。元史·食货志二:“十八年,併盐课入 四川道 宣慰司。十九年,復立 陕西 、 四川 转运司,通办盐课。”
分類:统一办理
《漢語大詞典》:统感
外部世界或内心世界的统一观或统一感。例如:统感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