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扁担压不出个屁来(扁担压不出个屁来)  拼音:biǎn dan yā bù chū ge pì lai
在任何压力下仍都一言不发,绝不抗议。用以比喻懦弱的人。《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可恨那个狄希陈,你就分辩几句,他便怎么置你死地?他却使那扁担也压不出个屁来。」
《国语辞典》: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拼音:bù wéi fú shǐ,bù wéi huò xiān
不论致福或招祸,绝不率先为之。《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
《国语辞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拼音: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绝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就结成三尺厚的冰层。语本汉。王充《论衡。状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后比喻事况的造成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如:「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感情的决裂,也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的。」
《国语辞典》:千不该万不该(千不该万不该)  拼音:qiān bù gāi wàn bù gāi
绝不应该。《红楼梦》第二九回:「只是昨儿千不该万不该剪了那玉上的穗子。」
《国语辞典》:不干己事不张口(不干己事不张口)  拼音:bù gān jǐ shì bù zhāng kǒu
与自己不相干的事,绝不发表意见。形容人善于明哲保身。《红楼梦》第五五回:「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国语辞典》:言之不渝  拼音:yán zhī bù yú
所说的话绝不改变。晋。陆机〈遂志赋〉:「任穷达以逝止,亦进仕而退耕;庶斯言之不渝,抱耿介以成名。」
《国语辞典》:幽明异路(幽明异路)  拼音:yōu míng yì lù
人与鬼神之间隔绝不能相通。唐。阎选《再生记。张汶》:「吾今为冥府吏,往往奉使至里中,比以幽明异路,不可诣汝。」
《国语辞典》:义不辞难(义不辞难)  拼音:yì bù cí nàn
为正义之事,绝不因艰难而推辞规避。《汉书。卷六。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明史。卷三二九。西域传一。哈密卫传》:「国家有事,臣子义不辞难。」
《国语辞典》:百无一漏(百无一漏)  拼音:bǎi wú yī lòu
形容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失手。《太平广记。卷一九一。李楷固》:「獐鹿狐兔,走马遮截,放索䌈之,百无一漏。」也作「百无一失」。
《国语辞典》:滴酒不饮(滴酒不饮)  拼音:dī jiǔ bù yǐn
表示绝不喝酒。《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
分类:绝不
《国语辞典》:车无退表(车无退表)  拼音:chē wú tuì biǎo
兵车无标示后退的旗帜,引申为军队绝不畏缩后退。《国语。晋语五》:「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军事集焉。」
《国语辞典》:想得美  拼音:xiǎng de měi
想法过于乐观美好,常用以表示事情绝不可能。如:「什么!跟他借钱?你想得美呀!」
《國語辭典》:百不失一  拼音:bǎi bù shī yī
形容人思虑周密,无所遗漏。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國語辭典》:九宫格(九宮格)  拼音:jiǔ gōng gé
临帖所用的界格纸。每一大格用「井」字形划分为九小格,以便于临摹时对照范本字形、掌握点划部位。另有田字格、米字格等,功用相当。简称为「九宫」。
《國語辭典》: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遠之)  拼音:jìng guǐ shén ér yuàn zhī
指对鬼神要存有尊敬之心,但不涉于迷信。《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