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桃红柳绿(桃紅柳綠)  拼音:táo hóng liǔ lǜ
桃花绽红,柳枝垂绿。形容春天绚丽多彩的样子。唐。王维 田园乐诗七首之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顷刻到门前,依旧桃红柳绿,犬吠莺啼。」也作「柳绿桃红」。
《国语辞典》:色彩缤纷(色彩缤纷)  拼音:sè cǎi bīn fēn
颜色繁富绚丽。如:「客厅挂了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后,显得好看多了!」
《国语辞典》:君子豹变(君子豹变)  拼音:jūn zǐ bào biàn
豹变,豹变得更斑斓绚丽。君子豹变是形容君子迁善去恶,更见其美德。语出《易经。革卦。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后亦用以比喻人由贫贱而显达。
《国语辞典》:五色祥云(五色祥云)  拼音:wǔ sè xiáng yún
颜色绚丽的彩云。古人以为祥瑞之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下》:「午时采莲舡至,亦有金莲花座,五色祥云,十二人玉音童子,香花幡幢,七宝璎珞,来时迎汝等七人归天。」
《国语辞典》:馀霞成绮(馀霞成绮)  拼音:yú xiá chéng qǐ
形容彩霞景象绚丽。《文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亦借以比喻文章的结尾有含蓄不尽的妙趣。
《漢語大詞典》:黼黻文章
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荀子·非相:“故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 杨倞 注:“黼黻文章,皆色之美者。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淮南子·主术训》:“人主好高臺深池,雕琢刻鏤,黼黻文章,絺綌綺绣。”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以是业故,所出言语,犹如鐘磬,黼黻文章,悦可耳目。” 清 程麟 《此中人语·曾睹瑶池仙客》:“内坐一女,年约三十许,黼黻文章,光明夺目。”
《國語辭典》:斑驳陆离(斑駁陸離)  拼音:bān bó lù lí
形容色彩杂乱不一。《聊斋志异。卷一二。古瓶》:「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驳陆离。」也作「陆离斑驳」。
《漢語大詞典》:斑駮陆离(斑駮陸離)
亦作“ 斑驳陆离 ”。 色彩斑斓绚丽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古瓶:“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駮陆离。”斑,一本作“ 班 ”。 清 郑燮 《板桥自序》:“有时説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漢語大詞典》:赪文(赬文)
亦作“頳文”。 绚丽的花纹。梁书·张缵传:“标素岭乎青壁,葺頳文於翠嶂。”
分類:绚丽花纹
《漢語大詞典》:十光五色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清 归懋仪 《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玉臺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覩。”参见“ 五光十色 ”。
《國語辭典》:五光十色  拼音:wǔ guāng shí sè
比喻景色鲜丽复杂,光彩夺目。《孽海花》第一○回:「场上陈列著有锦绣的,有金银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
《國語辭典》:如花似锦(如花似錦)  拼音:rú huā sì jǐn
好像花朵、锦缎那般耀眼华丽。比喻衣著华丽。《二十载繁华梦》第三回:「那香屏自从嫁了周庸祐,早卸了孝服,换得浑身如花似锦。」亦比喻风景或前程美好、光明。如:「在此如花似锦的春日里,何不结伴出外踏青?」
《漢語大詞典》:妙彩(妙綵)
绚丽的色彩。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极服妙綵照万方,振绣衣,被袿裳。”一本作“ 妙采 ”。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专妙綵於五都,擅精华於八极。”
分類:绚丽色彩
《國語辭典》:陆离斑驳(陸離斑駁)  拼音:lù lí bān bó
形容色彩杂乱不一。如:「那件古陶的色彩陆离斑驳,令人爱不释手。」也作「斑驳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