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新婚  拼音:xīn hūn
刚结婚。唐。杜甫〈新婚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他因新婚燕尔,正贪欢笑,还理论不到这事上。」也作「新昏」。
分類:新婚结婚
《國語辭典》:二姓  拼音:èr xìng
1.缔结婚姻的男女两家。《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2.两朝的君主。《汉书。卷七二。龚胜传》:「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宋书。卷八九。袁粲传》:「粲自以身言嗹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
3.两个丈夫。元。陈樵〈节妇赋〉:「予敢辱先人之教兮,以一身而事二姓。」
《國語辭典》:结缡(結縭)  拼音:jié lí
本指女子出嫁时,母亲为女儿系上佩巾,并谆谆教诲的仪式。语本《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后用以告诫子女。汉。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亦泛指结婚。唐。权德舆〈鄜坊节度使推官大理评事唐君墓志铭〉:「结缡周月,遭罹柏舟之痛。」也作「结缡」。
《國語辭典》:重亲(重親)  拼音:chóng qīn
1.有姻亲关系的亲戚,又再结亲。《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
2.祖父及父母两代。汉。无名氏〈合阳令曹全碑〉:「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
《漢語大詞典》:冠婚
亦作“ 冠昏 ”。
(1).指冠礼与婚礼,礼记各有专篇记述。亦指其篇名。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关雎》《冠》《婚》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礼法冠昏,著于雅族。”
(2).谓行加冠、结婚礼。西京杂记卷四:“儿真幼矣,白太后,未可冠婚之。”
《國語辭典》:丝鞭(絲鞭)  拼音:sī biān
用丝裹的软鞭,古代多用为缔结姻亲的聘物。《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七出》:「我与胜花小娘子登百尺采楼,你祇候状元来,教相公亲递丝鞭多少好。」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咱不接丝鞭,恁紧候归轩。」
《国语辞典》:嫁人  拼音:jià rén
女子结婚。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你再要嫁人时,全凭这一张纸是个照證,你收好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依你这等说起来,我小姐今日还嫁人不成哩。」
《漢語大詞典》:婚宦
结婚与作官。《宋书·郑鲜之传》:“ 文皇帝 以 东关 之役,尸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废婚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年登婚宦,暴慢日滋。” 宋 苏轼 《与刘宜翁书》:“某齠齓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
分類:结婚
《國語辭典》:好日  拼音:hǎo rì
1.吉日。唐。岑参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诗:「程侯新出守,好日发行军。」
2.美好的天气。唐。王建〈调笑令〉四首之三:「好日新妆坐愁。愁坐,愁坐。」
3.特指婚期。《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只为好日来不及,感得神明之力,遣个猛虎做媒!百里之程,顷刻送到。」
4.舒适的生活。《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前日应举之时,已曾经过一番离别,恰是心里指望好日,虽然牵系,不甚伤情。」
《漢語大詞典》:昏姻
亦作“ 昏因 ”。亦作“ 昏婣 ”。
(1).嫁娶;结婚之事。《诗·鄘风·蝃蝀》:“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礼记·经解:“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郑玄 注:“昏姻,谓嫁取也。” 晋 潘岳 《怀旧赋》序:“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 东武 戴侯 杨君 ,始见知名,遂申之以昏姻。”一本作“ 婚姻 ”。
(2).亲家;夫妻关系,姻亲关系。《诗·小雅·角弓》:“兄弟昏姻,无胥远矣。” 高亨 注:“昏姻,指姻戚。” 唐 韩愈 《祭故陕府李司马文》:“ 愈 以守官,不获弔送。昏姻之好,以哀以悲。敬致微礼,公其歆之。”金史·世戚传序:“然则四十七部之中亦有不通昏因者矣,其故则莫能詰也。” 梁启超 《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故特创此会,使会中同志,可以互通昏婣。”
《國語辭典》:结婚(結婚)  拼音:jié hūn
1.男女正式结为夫妻。
2.相同性别之二人,成立具有亲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结合关系。
《國語辭典》:迎亲(迎親)  拼音:yíng qīn
婚礼时新郎到女家迎接新娘回来行婚礼。《儒林外史》第六回:「也不必等吹手,吉时已到,且去迎亲罢。」也称为「迎娶」。
《國語辭典》:改嫁  拼音:gǎi jià
寡妇或离婚的妇女,再次与他人结婚。《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也作「改醮」、「再醮」。
《國語辭典》:会亲(會親)  拼音:huì qīn
结婚后男女双方共邀亲属相见之礼。《西游记》第二三回:「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明晨会亲。」
《漢語大詞典》:小定
(1).稍得安定。晋书·孝怀帝纪:“辛巳,前 雍州 刺史 贾疋 讨 刘粲 於三辅,走之, 关中 小定。”
(2).指佛教徒坐禅的开始阶段。 唐 元孚 《月夜怀刘秀才》诗:“此时小定未禪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3).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今留都初缔姻,具礼往拜女家,曰‘谢允’;次具仪,曰‘小定’。”《天雨花》第三回:“因先人贪他富豪,结下姻亲,去年下了小定,花红酒礼,约费百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