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和事老  拼音:hé shì lǎo
调解争端的人。如:「请你替我们做个和事老。」也作「和事佬」。
《国语辞典》:鹰派(鹰派)  拼音:yīng pài
鹰为强猛的象徵。在国际政治上主张以强硬手段解决纷争的一派,称为「鹰派」。相对于主张和平的鸽派而言。
《國語辭典》:兄弟阋墙(兄弟鬩牆)  拼音:xiōng dì xì qiáng
本指兄弟虽在家争吵,但一旦遇有外侮,却能共同抵禦。典出《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禦其务。」后比喻内部不和睦。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七。误献。施允升》:「尝有罗姓者,兄弟阋墙,先生要之家,反覆劝譬,声泪俱下,兄弟遂相抱而哭。」
《国语辞典》:太平无事(太平无事)  拼音:tài píng wú shì
天下安宁,没有纷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今幸得靠天,太平无事,便是十分侥倖了!」
《国语辞典》:人我是非  拼音:rén wǒ shì fēi
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利害关系。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前世面见分明。」《孤本元明杂剧。度黄龙。楔子》:「一梦之中,见了人我是非,得失荣枯,遂有出尘之志。」
《国语辞典》:纷争不已(纷争不已)  拼音:fēn zhēng bù yǐ
纠纷争执不止。如:「何必为了这么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而纷争不已呢?」
《国语辞典》:公断法院(公断法院)  拼音:gōng duàn fǎ yuàn
处理国际纷争的常设机构。设在荷兰海牙,凡一八九九及一九○七年缔结保和会条约各国,因国际纷争,有非外交官所能解决的事件,都可请求法院作仲裁性的公断。
《国语辞典》:经济绝交(经济绝交)  拼音:jīng jì jué jiāo
两国之间,因为政治外交上的纷争,而断绝经济上的往来关系。如抵制外货、抵制外币等。
《国语辞典》:宗教战争(宗教战争)  拼音:zōng jiào zhàn zhēng
因宗教纷争所引起的战争。如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西班牙国王派遣无敌舰队征英之役,其藉口便是捍卫旧教,讨伐新教。三十年战争更为惨烈,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压迫境内新教活动,遂由内战演变成国际性战争,所幸战后各国签订条约,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并承认各新教教派的独立地位。
《漢語大詞典》:作好作歹
谓装出和气、严厉各种面目,来解决纷争。红楼梦第九六回:“﹝ 赖大 ﹞向 贾璉 道:‘ 二爷 别生气了。靠他算个甚么东西!饶了他,叫他滚出去罢。’ 贾璉 道:‘实在可恶!’ 赖大 、 贾璉 作好作歹……那人赶忙磕了两个头,抱头鼠窜而去。”
《国语辞典》:不肯干休  拼音:bù kěn gān xiū
不愿以温和的方法解决彼此的纷争。如:「对于莫名的诬陷,任何人都不肯干休。」
《国语辞典》:有枝节(有枝节)  拼音:yǒu zhī jié
产生纷争、意外。《孽海花》第八回:「恐怕将来有枝节,爽性另给了那轿班二百块钱,叫他也写了一张文契。」
《国语辞典》:楚河汉界(楚河汉界)  拼音:chǔ hé hàn jiè
1.楚汉纷争时,以鸿沟为界。比喻敌对的两方。
2.象棋棋盘的中界。
《漢語大詞典》:棼争
纠纷争执。 明 陈子龙 《中兴大本疏》:“凡簿书期会之细事,异同爱憎之棼争,断不可復寻往辙,以妨大计。”
《漢語大詞典》:操戈同室
谓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孙中山 《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书》:“以 满 人窃位之私心,开 汉族 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貽笑外人。”参见“ 同室操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