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从横家(從横家)
即纵横家。 战国 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 苏秦 、 张仪 等,他们分别代表合纵(主张六国联合抗 秦 )及连横(主张六国分别事 秦 )两派。汉书·艺文志:“从横家者流,盖出於行人之官。”后亦以指有手腕能舌辩的人。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越 中学事,惟从横家乃大得法,不才如僕,例当沙汰。”
《國語辭典》:揣摩  拼音:chuǎi mó
1.琢磨釐析事物的真相或含意。《战国策。秦策一》:「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
2.猜测、臆度。《中国历代戏曲选。清。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二折》:「思他念他,这泪脸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论理、揣摩风气,小弟也算是竭力的了。上头要行新政,就说新政的话;要招义和团,就说义和团的话。还有什么想不到的去处吗?」
《國語辭典》:苏秦(蘇秦)  拼音:sū qín
人名。(西元前?~前317)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与张仪同学于鬼谷子。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后客于齐,被杀。
《漢語大詞典》:仪秦(儀秦)
战国 时期纵横家 张仪 、 苏秦 的并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乱而不解, 子贡 耻之;説而不富贵, 仪 秦 耻之。” 元 雅琥 《上执政》诗:“正言期 董 贾 ,枉道耻 仪 秦 。”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四折:“这的是拿奸头抵全,捉贼真贜见·这其间使不得 仪 秦 辩,拼了个贬 潮阳 八千。” 清 唐甄 潜书·用贤:“京朝之官,陷人夺位,援党助己,倾害之术,巧於 仪 秦 。”
《國語辭典》:捭阖(捭闔)  拼音:bǎi hé
开合。纵横家游说之术。指分化和拉拢。如:「纵横捭阖」。《鬼谷子。捭阖》:「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
《漢語大詞典》:苏张(蘇張)
(1). 战国 时纵横家 苏秦 、 张仪 的并称。 汉 班固 《奕旨》:“割地取偿, 苏 张 之资。”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三:“败他存此亦何功, 苏 张 终作多言鬼。” 梁启超 《瓜分危言》第二章第二节:“於此而犹谓 山东 为吾所有,虽有 苏 张 之舌,不能辩也。”
(2). 唐 名士 苏颋 与 张说 的并称。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李 杜 诗篇敌, 苏 张 笔力匀。”新唐书·苏颋传:“自 景龙 后,与 张説 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 许 大手笔’。”按, 苏颋 袭封 许国公 , 张说 封 燕国公 。
《漢語大詞典》:秦仪(秦儀)
战国 纵横家 苏秦 和 张仪 的并称。拾遗记·秦始皇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今观 子年 之记, 苏 张 二人,异辞同迹,或以字音相类,或以土俗为殊,验诸《坟》《史》,岂惟 秦 仪 之见异者哉!” 唐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 秦 仪 路。” 宋 苏轼 《寄题清溪寺》诗:“ 秦 仪 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文章高出 苏 黄 辈,英雄不效 秦 仪 志。”
《漢語大詞典》:仪衍(儀衍)
战国 时期纵横家 张仪 与 公孙衍 的并称。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丈夫化女子》引 明 徐声远 诗:“ 仪 衍 从来是妾妇,鬚眉空自称男儿。”
《漢語大詞典》:五蠹
战国 末 韩非 作《五蠧》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蠧,蛀虫。《晋书·庾峻传》:“ 秦 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於朝者, 商君 谓之‘六蝎’, 韩非 谓之‘五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至如 商 韩 六蝨,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漢語大詞典》:仪轸(儀軫)
战国 时纵横家 张仪 陈轸 的并称。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 秦 代 仪 軫 之辞,所以异於《子虚》《大人》者,亦有韵无韵云尔。”
《漢語大詞典》:公孙衍
战国时期纵横家。号犀首,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人。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后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公元前323年发起并联络燕、赵、中山、韩、魏五国对抗秦国。后又担任魏相。
分類:纵横家
《漢語大詞典》:长短术(長短術)
谓纵横家的论辩术。 汉 刘向 《上〈战国策〉叙》战国策“或曰《国策》,或曰《短长》……”,因以为名。新唐书·艺文志三“杂家类”录有 赵蕤 《长短要术》十卷。新唐书·藩镇传·李丕:“ 李丕 者,善长短术,与 从諫 ( 刘从諫 )厚善,署大将。” 宋 苏辙 《寄题清溪寺》诗:“ 苏 张 何为者?欲窃长短术。”参见“ 长短説 ”。
《漢語大詞典》:长短说(長短説)
谓纵横家之言。史记·田儋列传:“ 蒯通 者,善为长短説,论 战国 之权变。” 司马贞 索隐:“言欲令此事长,则长説之;欲令此事短,则短説之。故战国策亦名曰‘短长书’。”晋书·袁悦之传:“ 悦之 能长短説,甚为精理。始为 谢玄 参军,为 玄 所遇,丁忧去职。服闋还都,止齎战国策,言天下要惟此书。”
分類:纵横家
《漢語大詞典》:长短说(長短説)
谓纵横家之言。史记·田儋列传:“ 蒯通 者,善为长短説,论 战国 之权变。” 司马贞 索隐:“言欲令此事长,则长説之;欲令此事短,则短説之。故战国策亦名曰‘短长书’。”晋书·袁悦之传:“ 悦之 能长短説,甚为精理。始为 谢玄 参军,为 玄 所遇,丁忧去职。服闋还都,止齎战国策,言天下要惟此书。”
分類:纵横家
《国语辞典》:九流十家  拼音:jiǔ liú shí jiā
汉朝刘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子思想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个派别,称为「十家」。小说家除外即称为「九流」。
《国语辞典》:短长之说(短长之说)  拼音:duǎn cháng zhī shuō
战国时纵横家策士的学说。《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