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纬度(緯度)  拼音:wěi dù
一地与赤道间经线的弧度(角距离)。自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九十度,在北的称作北纬,在南的称为南纬。相对于经度而言。
《國語辭典》:中纬度(中緯度)  拼音:zhōng wěi dù
南、北半球之三十至六十度间的纬度。
《漢語大詞典》:纬度地带性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国语辞典》:低纬度(低纬度)  拼音:dī wěi dù
地球表面以赤道分为南北半球,各分为九十纬度,邻近赤道附近,称为「低纬度」。
《國語辭典》:高纬度(高緯度)  拼音:gāo wěi dù
纬度为一地经线和赤道相距的弧度,自赤道到两极各分九十度,愈往两极,度数愈高,所以靠近两极的地区,即称为「高纬度地区」。
《国语辞典》:经纬度(经纬度)  拼音:jīng wěi dù
地球上的经度与纬度,可用于标示地球上任一地点的绝对位置。
《國語辭典》:日照  拼音:rì zhào
1.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我在华胥国里是个贵人,今要一把日照也不能勾了,却叫我擎著荷叶遮身。」
2.一天内太阳所照射的时间。其长短随季节纬度、季节而变化。如夏天日照长,冬天则短。
《國語辭典》:经纬(經緯)  拼音:jīng wěi
1.织物的直线与横线。
2.常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3.规划、治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
4.地球的经线与纬线。
《國語辭典》:温带(溫帶)  拼音:wēn dài
地球上界于热带及寒带间的地区。约在南北回归线各自延伸四十三度至极圈,即南、北纬六十六度半附近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故称为「温带」。有北温带、南温带之分。
《国语辞典》:南北极(南北极)  拼音:nán běi jí
地球的南北两端,各距赤道九十纬度。
《漢語大詞典》:入限
古天文术语。月球运行经度与恒星纬度相交犯谓“入限”。清史稿·时宪志五:“推凌犯法,求凌犯入限,太阴凌犯恒星,以太阴本日次日经度,查本年恒星经纬度表,某星纬度不过十度,经度在此限内,为凌犯入限。”
《國語辭典》:雪线(雪線)  拼音:xuě xiàn
山区终年积雪不融的最低高度。雪线的高低与纬度、季节、坡向有关。如赤道附近的雪线比两极的高。
《國語辭典》:北纬(北緯)  拼音:běi wěi
地球表面若以经纬度坐标定位,位在赤道以北的纬度。如北纬三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