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孳殖
蕃衍;繁殖。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第二节:“我黄族自四千年前,孳殖于 黄河 、 扬子江 两流域。” 章炳麟 《魏武帝颂》:“务稼穡故民孳殖,烦师旅而人不病。”
分類:蕃衍繁殖
《漢語大詞典》:甡植
繁殖。 北周 卫元嵩 《元包经·太阴》:“羣类囮育,所化者众也。庶类甡植,所生者多也。”
分類:繁殖
《國語辭典》:生理  拼音:shēng lǐ
1.养生之道。《文选。嵇康。养生论》:「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宋。苏轼 问养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2.生活、生计。《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白承福部落在太原多务剽掠,居民不安生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年三十馀,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告脱了在本县去,别寻生理。」
3.生意、买卖。明。沈采《千金记》第三出:「却不道猛将军无刀杀不得人,巧媳妇无米煮不得饭。这等年成,那得本钱学做生理。」《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且歇这三日生理,不去卖油。」
4.生存的契机。《新唐书。卷一一六。李日知传》:「吾不去曹,囚无生理。」
5.生物体内各系统、器官的生命活动。如:「生理机能」。
《國語辭典》:生计(生計)  拼音:shēng jì
1.生活上的种种开支用度等事务。泛指生活。唐。白居易 送萧处士游黔南诗:「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早则是生计萧疏,更值著没收成歉年时序。」
2.谋生的方法。亦指维生的产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身落魄,生计皆无。」《红楼梦》第六回:「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漢語大詞典》:生聚
(1).繁殖人口,聚积物力。 宋 范成大 《潺陵》诗:“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生聚何当復,兹事恐终老。” 清 赵翼 《米贵》诗:“ 勾践 当年急生聚,令民早嫁早成婚。”参见“ 生聚教训 ”。
(2).指人民。 唐 郭周藩 《谭子池》诗:“此有黄金藏,镇在兹庙基。发掘散生聚,可以救贫羸。”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矧纵 大河 衝注於中,则诸郡生聚其为鱼乎!” 宋 姜夔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词:“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 长淮 金鼓。”
(3).生命财产。 宋 苏轼 《论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春秋 之时,诸侯竞騖,争夺日寻,拂违王命,糜烂生聚。” 宋 苏辙 《论黄河软堰札子》:“放水西行空地,至 北京 之北,却合入 大河 ,故 北京 生聚无大危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是时先公中流矢,得归朝人参议 马观国 万金良剂,即裹创巡城,士气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國語辭典》:生聚教训(生聚教訓)  拼音:shēng jù jiào xùn
语本《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繁殖人口,蓄积财富,而教以忠义之行,作战之法。《梁书。卷三八。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唐。权德舆〈岐国公杜公淮南遗爱碑铭序〉:「惟公镇定一方,心平德和,言仁必及人,言智必及事,生聚教训,勤身急病。」
《國語辭典》:功用  拼音:gōng yòng
1.治事的绩效。《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2.功夫。唐。柳宗元 叠后诗:「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
3.功利。《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慢差等。」
4.人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七:「自然而行,不假功用。」
5.物品所具有的功能及所能产生的效能。如:「这种机器有什么功用?」
《國語辭典》:蕃衍  拼音:fán yǎn
孳生众多。《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也作「蕃息」。
《漢語大詞典》:最佳
对于达到某种目的最为有利的某物的数量或程度;特指对某一有机体的生长和繁殖最为有利的条件(如温度、光线、湿度、食物)
《國語辭典》:培养(培養)  拼音:péi yǎng
1.长期依照一定的目标加以策划和训练。如:「培养人才」、「培养信心」、「培养读书风气」。
2.照料。《红楼梦》第五三回:「晴雯此症虽重,幸亏他素昔是个使力不使心的,……如今劳碌了些,又加倍培养了几日,便渐渐的好了。」
3.以人工方法在培养基上培育微生物或动、植物的细胞或组织。英文为culture。
《國語辭典》:压枝(壓枝)  拼音:yā zhī
将植物枝条的一部分埋入土中,或用泥土包裹起来,促进生根后,再将新枝条与母株分离,使成为独立新个体的繁殖方法。也称为「压条」。
《國語辭典》:繁衍  拼音:fán yǎn
孳生众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至今子孙繁衍,家道殷富不绝。」也作「蕃衍」。
《漢語大詞典》:生植
(1).生育繁殖。晋书·虞预传:“臣闻天道贵信,地道贵诚。诚信者,盖二仪所以生植万物,人君所以保乂黎烝。” 唐 刘禹锡 《天论》:“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 章炳麟 《菌说》:“今夫生植之始,在男曰精虫,在女曰泡蜑。”
(2).指生物。 唐 权德舆 《侍从游后湖讌坐》诗:“穠芳射水木,欹叶游龟鱼。化工若有情,生植皆不如。”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叶六气则生植必茂,文八音则锦绣相宣。”
(3).指农业生产。《晋书·良吏传·王宏》:“朕惟人食之急,而惧天时水旱之运,夙夜警戒,念在於农。虽詔书屡下,敕厉殷勤,犹恐百姓废惰以损生植之功。”
《國語辭典》:蕃滋  拼音:fán zī
孳生众多。《左传。桓公六年》:「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头大蕃滋也。」也作「蕃息」。
分類:繁殖增益
《漢語大詞典》:繁滋
(1).发展增多。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史注:“夫文史之籍,日以繁滋。” 叶圣陶 《平常的故事》:“但这仅是个开端罢了,随后尽量繁滋,趣味正多着呢。”
(2).繁殖滋生。 晋 张华 《鹪鹩赋》:“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启》:“是污隆迭袭,荣悴相循。得气者繁滋,失时者零落。” 宋 司马光 《兰》诗:“蓺植日繁滋,芬芳时入座。”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书巢 尤长五古,《途中望二华》云:‘草木何繁滋,容畜钦美度。’”
《國語辭典》:生殖  拼音:shēng zhí
1.产生繁殖。《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
2.动植物成长后,产生子体,繁殖后代,称为「生殖」。可分为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两种。
《國語辭典》:蕃育  拼音:fán yù
孳生众多。《国语。周语下》:「胤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也作「蕃息」。
分類:蕃育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