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尝胆(嘗膽)
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唐 王维 《燕支行》:“报讎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朝廷大度优容,小忿必忍;百姓天良尚在,尝胆知仇。” 李云夔 《赠阮鼎南》诗:“沼 吴 有志频尝胆,兴 楚 无人敢息肩。”参见“ 尝胆卧薪 ”。
《漢語大詞典》:尝胆卧薪(嘗膽卧薪)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自 吴 释归后,以柴草为床褥,经常尝苦胆,立志灭 吴 ,报仇雪耻。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后因以“尝胆卧薪”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十洲三岛,莫非生聚教训之区;尝胆卧薪,别有扶危定倾之计。”亦作“ 尝胆眠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不共天讐,从此后尝胆眠薪休忘。”
《漢語大詞典》:薪胆(薪膽)
(1).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元 王逢 《书无题后偶感燕太子丹事》诗之三:“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焚香开读,知主上薪胆忧危,较昔倍甚。” 柳亚子 《明思文皇帝忌辰作》诗:“薪胆生涯惟此日,沧桑浩劫竟成灰。”
(2).引申为发愤图强的动力。 李大钊 《这一周》:“我们在这一天,应该回思过去一切的痛史,以作国民的薪胆。”
《漢語大詞典》:悬胆(懸膽)
(1).表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勾践 ﹞愁心苦志,悬胆於户,出入尝之,不絶於口。”晋书·顾荣传:“公宜露营野次,星言夙驾,伏軾怒蛙以募勇士,悬胆於庭以表辛苦。”金史·术虎筠寿传:“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毬鞠细物动摇民间。”参见“ 卧薪尝胆 ”。
(2).担心。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合巹》:“良媒竟没一言回俺,反教娘掛肠悬胆。”
(3).悬挂着的胆囊。常以比喻人鼻形美好。红楼梦第二五回:“那和尚是怎样的模样?但见: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寳光。”
《漢語大詞典》:卧薪尝胆(卧薪嘗膽)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 吴 所执,既放还,欲报 吴 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 会稽 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 苏轼 《拟孙权答曹操书》:“僕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嘆功名之不立。”宋史·胡寅传:“太上皇劫制於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为报也。” 明 张凤翼 《灌园记·齐王拒谏》:“他那里卧薪尝胆勤修政,我这里宴安鴆毒不思省,兵马临城待怎生?”《胭脂血弹词》第七回:“我则是,济河焚舟求雪耻,你须将,卧薪尝胆励君王。”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其外交黑幕之风云,以錮封於秘密之键,无从窥其奥藴,即此已足为吾民未来二十年卧薪尝胆之资。”
《漢語大詞典》:不毒不发(不毒不發)
谓不受凌辱就不能发愤图强而有所成就。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
《漢語大詞典》:枕戈尝胆(枕戈嘗膽)
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南朝 梁 沈初明 《劝进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纬天,沈明内断,横剑泣血,枕戈尝胆。”陈书·高祖纪上:“自寇虏陵 江 ,宫闈幽辱。公枕戈尝胆,提劒拊心,气涌青霄,神飞紫阁。” 宋 李纲 《桂州答中书》:“今日之事,必具有 勾践 枕戈尝胆之志,必能行 卫文 布衣帛冠之政。”明史·聊让传:“陛下枕戈尝胆之秋,可不拔贤举能,一新政治乎?”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参见“ 枕戈待旦 ”、“ 卧薪尝胆 ”。
《漢語大詞典》:发愤图强(發憤圖强)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或进步。也指下定决心力求上进的情况。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孙先生 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 中国 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上下一心,日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发愤图强。”《花城》1981年第1期:“ 贺伯年 近日发愤图强,像作家构思一部巨著那样构思他的‘幻子录像机’,日思夜想,以致于眼窝深陷,面颊消瘦。” 郭小川 《他们下山开会去了》诗:“怎样向战友介绍十三年来牧工的发愤图强?”
《漢語大詞典》:生聚教训(生聚教訓)
左传·哀公元年:“﹝ 伍员 ﹞退而告人曰:‘ 越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 吴 其为沼乎!’”后以“生聚教训”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 唐 权德舆 《岐国公杜公淮南遗爱碑铭序》:“惟公镇定一方,心平德和,言仁必及人,言智必及事,生聚教训,勤身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