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8,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白石
明堂
金谷
钱粮
和籴
收籴
艰食
粮草
斛斗
出粜
转运使
斗粟
漕运
仓库
杵臼
《漢語大詞典》:白石
(1).洁白的石头。《诗·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 明 吴炳 《情邮记·正名》:“逶迤周道费驱驰,白石清泉付与谁?”
(2).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 汉 刘向 列仙传·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黄丈人 弟子, 彭祖 时已二千餘岁……尝煮白石为粮。”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宋 苏轼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诗:“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恽敬 《说仙》三:“白石之説累变而益陋,黄庭之説屡迁而益诬。”
(3).枳椇子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树蜜,一名木实,一名白石。”
《國語辭典》:明堂  拼音:míng táng
1.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文选。曹植。七启》:「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也作「翼室」。
2.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3.堪舆家称墓前聚水的地方。
4.墓前的祭台。《后汉书。卷八一。范冉传》:「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唐。章怀太子。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圹中也。」
《漢語大詞典》:券台(券臺)
(1).堪与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朱子语类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为明堂,尝见《伊川集》中书为券臺,不晓所以……后见 唐 人文字,言某朝詔改为券臺。”
(2).墓前的祭台。 宋 陶谷 清异录·丧葬:“菴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长,高不登三尺,号曰券臺。”
《國語辭典》:金谷  拼音:jīn gǔ
地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县西。晋石崇建金谷园于此。
《國語辭典》:金谷酒数(金谷酒數)  拼音:jīn gǔ jiǔ shù
晋代石崇于金谷园宴请宾客,赋诗不成者则罚酒三杯。见晋。石崇〈金谷诗序〉。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之数。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國語辭典》:钱粮(錢糧)  拼音:qián liáng
田赋的通称。古以米谷或代金缴纳田地赋税,故称田赋为「钱粮」。《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儒林外史》第五回:「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
《漢語大詞典》:和籴(和糴)
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 北魏 。魏书·食货志:“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糴,积为边备。”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和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中州集卷七引 金 李节 诗:“棓头打出和糴米,丁口签来自愿军。”
《漢語大詞典》:收籴(收糴)
收购粮食。《元典章·户部七·设立常平仓》:“ 至元 八年奏准随路常平仓收糴粮斛。”
分類:收购粮食
《漢語大詞典》:艰食(艱食)
粮食匮乏。书·益稷:“暨 稷 播,奏庶艰食鲜食。” 孔 传:“艰,难也。众难得食处,则与 稷 教民播种之。” 唐 李商隐 《赛荔浦县城隍神文》:“嗟我疲民,每虞艰食,寒耕热耨,始望於秋成。”宋史·神宗纪一:“令监司戒飭州县省事,劝民力田,民有艰食者振之。”清史稿·德宗纪一:“以近畿亢旱, 直隶 、 山东 暨 河南 、 河北 等府小民艰食,諭长官抚卹。”
分類:粮食匮乏
《國語辭典》:粮草(糧草)  拼音:liáng cǎo
军中人、马所吃的粮食与草料。《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冀州牧韩馥,遣人送粮以资军用。」《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带二百兵,每人身藏枯竹一束,到他城西僻静地方,爬上城去,将他堆贮粮草处所放起火来。」也作「粮秣」。
《漢語大詞典》:斛斗
(1).斛与斗。皆粮食量器名。十升为斗,十斗( 南宋 末年改为五斗)为斛。宋书·律历志上:“器有大小,故定以斛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其七酘以前,每欲酘时,酒薄霍霍者,是麴势盛也……虽势极盛,亦不得过次前一酘斛斗也。”
(2).指代粮食。 唐 元稹 《论当州朝邑等三县代纳夏阳韩城两县率钱状》:“臣今所徵斛斗并请成合,草并请成分,钱并请成文。”
《國語辭典》:出粜(出糶)  拼音:chū tiào
卖出粮食。宋。苏轼 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若不别作奏请,专守本条,不与减价出粜,深恐今年春夏新陈不接之际,必致大叚流殍。」清。方苞〈与徐司空蝶园书〉:「岁祲之地,其粮听有司出粜,俟秋成仍籴满原额,分两年带运。」
分類:粮食
《国语辞典》:转运使(转运使)  拼音:zhuǎn yùn shǐ
职官名。唐时始置,掌管运输财赋、粮食等事务,多为大臣兼任。宋时则兼军事、刑名、巡视地方之职,为高级的地方行政长官。明代的转运使则仅掌理盐政。
《漢語大詞典》: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沈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國語辭典》:漕运(漕運)  拼音:cáo yùn
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
《國語辭典》:仓库(倉庫)  拼音:cāng kù
储藏货物的地方。《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城垣倒塌,仓库毁坏。」
《國語辭典》:杵臼  拼音:chǔ jiù
1.杵与臼。泛指舂捣物品的器具。唐。裴铏《传奇。裴航》:「昨有神仙遗灵丹一刀圭,但须玉杵臼,捣之百日,方可就吞。」
2.春秋晋人公孙杵臼的名字。参见「公孙杵臼」条。《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你就生下儿女来,谁容你存留?老身又是妇道家,做不得程婴、杵臼,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