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青管
(1).指箫、笛等管乐器。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鹤飞不去随青管,鱼跃翻来入綵航。” 唐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诗:“银壶傲海雪,青管罗名謳。”
(2).指笔。参见“ 青管梦 ”。
分類:管乐器
《漢語大詞典》:青管梦(青管夢)
南史·文学传·纪少瑜:“ 少瑜 尝梦 陆倕 以一束青鏤管笔授之……其文因此遒进。”后因以“青管梦”誉非凡的文才。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蔡君謨 娶余祖姑 清源君 ,而赴 漳南 幕。余曾祖通议尝赠之诗曰:‘藻思旧传青管梦,哲科新试碧鷄才。’”
分類:非凡文才
《漢語大詞典》:笙籁(笙籟)
笙和籁。籁,古管乐器,箫属,三孔。 元 李材 《席上赋老松怪柏图》:“枝柯千尺入层汉,笙籟万壑鸣惊湍。”
《漢語大詞典》:云箫(雲簫)
古管乐器。排箫的一种。 宋 蒋捷 《应天长·次清真韵》词:“无限倚阑愁,梦断云簫,鹃叫度青壁。”
《國語辭典》:弦吹  拼音:xián chuī
弦,指弦乐器。吹,指管乐器。弦吹泛指各种乐器。《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温庭筠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唐。李康成 自君之出矣诗:「自君之出矣,弦吹绝无声。」
《漢語大詞典》:鸣葭(鳴葭)
(1).古代管乐器。葭,通“ 笳 ”。 汉 张衡 《西京赋》:“发引和,校鸣葭,奏《淮南》,度《阳阿》。”
(2).吹奏笳笛。《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鸣葭戾朱宫,兰巵献时哲。” 李周翰 注:“葭,笛也。天子行,鸣笛引路也。”参见“ 鸣笳 ”。
《漢語大詞典》:鸣笳(鳴笳)
(1).笳笛。古管乐器名。 汉 时流行于 西域 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六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鐸,吹鸣笳。”
(2).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三国 魏 曹丕 《与梁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於后车。” 宋 王安石 《晏元献挽辞》之一:“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其垒外松棚下,餘贼方瞭望,余骤发矢伤数人,贼错愕间, 江西 兵展旗鸣笳以进。”
《漢語大詞典》:朔管
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文选·谢庄〈月赋〉:“聆皐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李善 注:“朔管,羌笛也。” 吕向 注:“朔管,谓北胡之笛也。” 唐 王维 《送怀州杜参军赴京选集序》:“寂寥孤城,惆愴朔管。” 唐 温庭筠 《觱篥歌》:“黑头丞相九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
《漢語大詞典》:笙匏
笙和匏。匏,指笙竽一类的管乐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漢語大詞典》:扪籥(捫籥)
籥,古代管乐器。寓言故事,有个生来就眼睛瞎的人,不知道太阳的样子。有人告诉他太阳光像蜡烛,他摸了摸蜡烛,后来摸到籥,也以为是太阳。见 宋 苏轼 《日喻》。后以“捫籥”喻瞎说一气。 清 顾炎武 《述古》诗:“哆口论性道,捫籥同矇瞽。”
《国语辞典》:花舌  拼音:huā shé
一种吹奏管乐器的演奏技巧。舌尖上伸,以腹部的气吹出,舌尖上下弹动,乐器也发出连续振动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管丝(管絲)
犹丝竹。指管乐器和弦乐器。《敦煌曲子词·失调名》:“春色渐舒荣,忽覩双飞鷰,时闻百转,日思处处管丝声,公子王孙,赏玩诸芳情。”
《國語辭典》:吹打  拼音:chuī dǎ
1.吹奏、敲击各种乐器。《西游记》第四四回:「只听得那里吹打,悄悄的爬起来。」《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戏子吹打已毕,奉席让坐。」也作「吹弹」。
2.曲牌名。是戏曲中常用的伴奏乐曲。凡迎宾、送客、朝拜、升帐、升堂、庆功等场面吹奏此曲。
《漢語大詞典》:管音
管乐器的声音。后汉书·礼仪志中“皆音以竽” 刘昭 注引《乐叶图徵》:“管音调,则律历正,律历正,则夷则之律应。”
《漢語大詞典》:玉籥
(1).玉饰的管乐器。 南朝 宋 谢庄 《宣皇太后庙歌》:“朱絃玉籥,式载琼芳。”
(2).引申为笙歌。 宋 徐铉 《步虚词》之三:“世上金壶远,人间玉籥空。”
(3).道教语。指七窍的道孔。黄庭内景经·黄庭:“七蕤玉籥闭两扉。” 梁丘子 注:“外象諭也。七窍开闔以諭关籥,用之以道,不妄开也。”
(4).舌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舌:“《养生要》:舌为玉籥。”
《国语辞典》:夜箫(夜箫)  拼音:yè xiāo
乐器名,吹管乐器。苗族吹奏乐器。贵州苗族又称为「寥」,为苗族特有的单簧气鸣乐器,因多在夜间吹奏而得名。竹制管身,开有四个按音孔。上端吹口,吹口下有一长方形哨孔。一般可发出五个音,音色轻柔、优美。
《國語辭典》:喇叭  拼音:lǎ bā
1.乐器名,吹管乐器。民间俗称西洋音乐的铜管乐器为喇叭,特别指小号(小喇叭)、长号(伸缩喇叭)与低音号(低音喇叭),或军中用来传达命令的军号。中国传统乐器多指唢呐。《通俗编。器用》:「旧唐书音乐志:『西戎有吹金者,铜角是也。长二尺,形如牛角。』盖即今喇叭耳 。」
2.装置在交通工具内,将电流的变化转变成声音的设备。用手操作,具警告作用。如:「开车时,请勿乱按喇叭。」
3.形容人多话,到处宣传。如:「他真是个大喇叭,无论听到什么消息,立刻到处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