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筦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806,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枢筦
羌管
管子
拘管
须管
管窥
管蔡
金管
翠管
搦管
寸管
管教
管干
银管
管军
《漢語大詞典》:枢筦(樞筦)
见“ 枢管 ”。
《國語辭典》:枢管(樞管)  拼音:shū guǎn
1.重要的事物。《宋书。卷四三。傅亮传》:「慎也者,言行之枢管乎。」
2.掌管重要政务的官职。《资治通鉴。卷一四五。梁纪一。武帝天监二年》:「众谓沈约宜当枢管。」
《國語辭典》:羌管  拼音:qiāng guǎn
羌笛。唐。温庭筠 题柳诗:「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分類:羌笛
《國語辭典》:羌笛  拼音:qiāng dí
乐器名,吹管乐器。古时流行于塞外的一种笛子,直吹,常用油竹制成,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长约十三至十九公分,音孔多为四至五孔,可独奏或伴奏。因源出于少数民族羌族,故称为「羌笛」。
《國語辭典》:管子  拼音:guǎn zǐ
1.春秋时的管夷吾。参见「管夷吾」条。
2.书名。旧题周管仲撰,二十四卷。但书中有言管仲以后之事,乃后人所缀辑。原本八十六篇,今亡佚十篇。其注旧题房玄龄撰,但据《晁氏读书志》所载,则知乃尹知章所作。明朝刘绩另撰有《管子补注》。书中除无墨家、名家学说外,关于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言论,无所不有。也作「筦子」。
《國語辭典》:管子  拼音:guǎn zi
1.圆柱形的中空物。如:「水管子」。
2.箫管的管,俗称为「管子」。
《國語辭典》:拘管  拼音:jū guǎn
拘束管制。《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在家时,被父母拘管得紧,不容他閒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我无尊人拘管,只碍得这小业畜!」也作「拘禁」。
《漢語大詞典》:须管(須管)
必定,定要。 宋 秦观 《品令》词:“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肐织。”
分類:必定
《國語辭典》:管窥(管窺)  拼音:guǎn kuī
见识狭小。《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朕在弱冠,未知稼穑之艰难,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也作「管窥」。
分類:中看所见
《國語辭典》:管窥蠡测(管窺蠡測)  拼音:guǎn kuī lí cè
用竹管窥看天空,用瓠瓢测量海水。语本汉。东方朔 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比喻所见狭小。《四游记。东游记。第一回》:「又思自用师心,终非实际;管窥蠡测,终乏大观。」
《國語辭典》:管蔡  拼音:guǎn cài
管叔鲜与蔡叔度。两人皆为周武王之弟,武王死,挟纣子武庚叛变,周公将其讨平,管叔被杀,蔡叔被放逐。
《漢語大詞典》:金管(金琯)
(1).亦作“ 金琯 ”。指金属制的吹奏乐器。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结象弭於前衡,奏金管於后阵。” 南朝 梁 沈约 《四时白紵歌·秋白紵》:“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琯玉柱响洞房。” 唐 李白 《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 清 龚自珍 《贺新凉·忆菊》词:“何处帘櫳何处院?金管玉簫浓醉。”
(2).指饰金的毛笔管。太平广记卷二百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韩定辞:“昔 梁元帝 为 湘东王 时,好学著书,常记録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文章赡丽者以斑竹书之。故 湘东 之誉,振於 江 表。”
《漢語大詞典》:翠管
(1).碧玉镂雕的管状盛器。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仇兆鳌 注引 张綖 曰:“翠管银罌,指所盛之器。”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腊日银甖翠管新,潘舆迎腊庆生辰。”
(2).管乐器。 宋 晏殊 《连理枝》词:“玉酒频倾,朱弦翠管,移宫易调。” 明 刘基 《苏幕遮》词:“翠管银筝,夜夜歌楼曙。”
(3).指毛笔。 唐 李远 《观廉女真葬》诗:“玉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鸞。” 宋 柳永 《凤衔杯》词:“想初襞苔牋,旋挥翠管红窗畔。” 明 孙柚 《琴心记·家门始终》:“全凭翠管,巧将一段春织,风流写入宫商调。”
《國語辭典》:搦管  拼音:nuò guǎn
执笔、握笔。唐。白居易新乐府。紫毫笔〉:「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漢語大詞典》:寸管
(1).指短小的律管。定音或候气的仪器。《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寸管下傃,天地不能以气欺。” 李善 注:“寸管,黄钟九寸之律,以灰飞,所以辨天地之数。” 唐 鲍溶 《秋怀》诗:“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 清 方文 《酬何芝岳相公》诗之二:“故乡涂炭思霖雨,寸管春回草木荣。”
(2).指笔。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寸管,备黷尺史,旷旬浹景,祈指遂宜。”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侯方习篆籀,寸管静尝擪。”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於寸管?”
《國語辭典》:管教  拼音:guǎn jiào
保證使得、定得。《董西厢》卷五:「红娘姊姊且宁耐,是俺当初坚意,这好事终在。一句句唱了,须管教伊喝采。」也作「管交」。
《國語辭典》:管教  拼音:guǎn jiao
约束与教导。《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自从他三人父亲去世,老太太管教尤严。」
《國語辭典》:管干(管幹)  拼音:guǎn gàn
当差的仆役。《水浒传》第六一回:「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著四五十个行财管干。」
《國語辭典》:银管(銀管)  拼音:yín guǎn
1.以银为管的毛笔。后泛指笔。元。袁桷 薛涛笺诗二首之一:「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2.箫管类的乐器。
《國語辭典》:银字(銀字)  拼音:yín zì
1.乐器以银作字示其音节。宋。张炎 洞仙歌。野鹃啼月词:「可惜欢娱地,雨冷云昏,不见当时谱银字。」
2.管笛类的乐器。唐。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唐。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
3.用银粉写字。《宋书。卷一五。礼志二》:「皇太子夜开诸门,墨令,银字棨传令信。」唐。熊孺登 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
《國語辭典》:管军(管軍)  拼音:guǎn jūn
管理军事的官吏。宋。范仲淹奏议许怀德差遣〉:「如王信狄青,实有武勇,堪任管军,亦死未有大功,迁转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