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太息
 
伤时哭
 
太傅涕空挥
 
少年太息
 
时事堪痛哭
 
泣长沙
 
汉庭哭
 
痛哭书
 
贾傅长沙哭
 
贾生哭
 
贾生垂涕
 
贾生垂泪
 
贾生恸
  
贾谊上书
 
贾谊哭
 
贾谊陈策

相关人物
贾谊

参考典故
贾谊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2265~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
是时,匈奴彊,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唐·颜师古注曰:「谊上疏言可为长太息者六,今此至三而止,盖史家直取其要切者耳。故下赞云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

例句

堪恨贾生曾恸哭,不缘清景为忧时。 唐彦谦 八月十六日夜月

劳收贾生泪,强起屈平身。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唯是贾生先恸哭,不堪天意重阴云。 张祜 丁巳年仲冬月江上作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李白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杜甫 久客

载感贾生恸,复闻乐毅书。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

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杜甫 建都十二韵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杨炯 广溪峡

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牟融 寄示平友人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牟融 题赵支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白居易 寄唐生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贾岛 送友人之南陵

典故
计然之策
 
计然未用
 
计然策
 
计然术

相关人物
范蠡
 
计然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3256~
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汉书》卷九十一〈货殖列传·范蠡〉~3683~
昔粤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见矣。故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推此类而脩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遂报彊吴,刷会稽之耻。范蠡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既以施国,吾欲施之家。」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产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与贫友昆弟。后年衰老,听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钜万。故言富者称陶朱。
典故
决策欺陈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陈平

参考典故
六奇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閒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封平以户牖乡。用其奇计策,卒灭楚。」「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例句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典故
一枝丹桂
 
一枝仙桂
 
一枝桂
 
一枝荣
 
一枝高折
     
昆山一片
  
手中有桂
  
折桂高枝
   
昆山一片
 
昆山玉
   
东堂桂树
  
桂一枝
   
桂树
   
桂苑一枝
 
桂香
     
郗枝
 
郤堂桂
 
郤家兄弟
 
郤枝
 
郤诜
 
郤诜丹桂
 
郤诜枝
 
郤诜第
 
郤诜策
 
郤诜联臂
 
郤诜高第
 
相关人物
郤诜


《晋书》卷五十二〈郤诜列传〉~443~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母忧去职。诜母病,苦无车,及亡,不欲车载柩,家贫无以韨马,乃于所住堂北壁外假葬,开户,朝夕拜哭。养鸡种蒜,竭其方术。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柩至冢,负土成坟。未毕,召为征东参军。徙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吏部尚书崔洪荐诜为左丞。及在职,尝以事劾洪,洪怨诜,诜以公正距之,语在洪传。洪闻而惭服。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卒于官。子延登为州别驾。

简释

东堂桂树:喻指科举及第。唐崔子向《上鲍大夫》:“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片玉:喻贤才。唐李咸用《悼范摅处士》:“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例句

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于濆 思归引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于濆 感怀

见诵甘泉赋,心期折桂归。 刘商 送李元规昆季赴举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刘商 送杨行元赴举

稍类冲天鹤,多随折桂人。 刘得仁 莺出谷

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 刘禹锡 伤韦宾客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刘禹锡 送李中丞赴楚州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刘轲 玉声如乐

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刘驾 送李殷游边

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司空图 榜下

圣代留昆玉,那令愧郤诜。 司马扎 送友人下第东游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

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

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 姚鹄 及第后上主司王起

多此欢情泛鹢舟,桂枝同折塞同游。 姚鹄 和徐先辈秋日游泾州南亭呈三二同年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孟郊 送别崔寅亮下第

桂枝妄举手,萍路空劳生。 孟郊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一枝犹挂东堂梦,千里空驰北巷心。 孙定 寄孙储一作下笔醉中寄储

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岑参 送縢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岑参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岑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岑参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崔子向 上鲍大夫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崔峒 奉和给事寓直

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 张氏 寄夫

几出东堂谢不才,便甘閒望故山回。 张蠙 抒怀

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彭伉 寄妻

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 方干 上越州杨严中丞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方干 中秋月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方干 献王大夫

郤诜可要真消息,只向春前便得知。 方干 送王霖赴举

珍重郤家好兄弟,明年禄位在何方。 方干 送缙陵王少府赴举

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李咸用 悼范摅处士

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李咸用 赠陈望尧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欲寄同年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李商隐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守戎

长乐遥听上苑钟,䌽衣称庆桂香浓。 李商隐 赠孙绮新及第

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二首

桂树既能欺贱子,杏花争肯采闲人。 李山甫 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

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 李山甫 赴举别所知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李端 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李群玉 劝人庐山读书

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 李群玉 岳阳春晚

霄汉春风棣萼开,桂枝攀尽贾家才。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未折月中枝,宁随宋都鹢。 李群玉 送魏圭觐省

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

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杜甫 哭长孙侍御

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林藻 梨岭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 权德舆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

名高折桂方年少,心苦为文命未通。 武元衡 戏赠韩二秀才

已献甘泉赋,仍登片玉科。 武元衡 送李正字之蜀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武元衡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君是烟霄折桂身,圣朝方切用儒珍。 王霞卿 答郑殷彝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皇甫冉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

桂树放教遮月长,杏园终待隔年开。 卢尚卿 东归诗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窦常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 罗隐 南康道中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罗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

还被青青桂,催君不自由。 罗隐 商于驿与于蕴玉话别

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罗隐 寄徐济进士

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罗隐 思归行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罗隐 东归

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罗隐 东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罗隐 东归别所知

丹桂无心彼此谙,二年疏懒共江潭。 罗隐 湘中赠范郧

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罗隐 西京崇德里居

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 罗隐 送蕲州裴员外

当年忆见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 罗隐 酬寄右司李员外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

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 翁洮 赠方干先生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胡曾 下第

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薛业 晚秋赠张折冲

得意东归过岳阳,桂枝香惹蕊珠香。 袁皓 寄岳阳严使君

丹桂阻丹恳,白衣成白头。 许棠 投徐端公

丹霄空把桂枝归,白首依前着布衣。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谢八首

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许棠 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

折桂文如锦,分忧力若春。 贯休 上宋使君

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色并将来。 贯休 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郑谷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化伫还珠美,心将片玉贞。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

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名逃郤诜策,兴发谢玄文。 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

片玉登科后,孤舟任兴行。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

多才白华子,初擅桂枝名。 钱起 送郑巨及第后归觐

郤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郤堂流桂景,陈巷集车音。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谷水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韩翃 别泛水县尉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颜真卿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

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 顾非熊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东堂第一领春风,时怪关西小骥慵。 黄滔 寄杨赞图学士(学士与元昆俱以龙脑登选)

东堂岁去衔杯懒,南浦期来落泪频。 黄滔 新野道中

虽向东堂先折桂,不如宾席此时同。 黄颇 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

待折东堂桂,归来更苦辛。 齐己 赠孙生

典故
王良也合休
 
王良执辔
 
王良挟策
 
秣骥王良
 
良御


《荀子·王霸篇》~246~
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埶从之,人不服而埶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203~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然未见其贵者也。
典故
平戎策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三〈王忠嗣列传〉~455~
王忠嗣,华州郑人。……拜左金吾卫将军,领河东节度副使、大同军使,寻为节度使。二十九年,节度朔方,兼灵州都督。天宝元年,北讨奚怒皆,战桑乾河,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会而还。时突厥新有难,忠嗣进军碛口经略之。乌苏米施可汗请降,忠嗣以其方彊,特文降耳,乃营木刺、兰山,谍虚实。因上平戎十八策,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攻多罗斯城,涉昆水,斩米施可汗,筑大同、静边二城,徙清塞、横野军实之,并受降、振武为一城,自是虏不敢盗塞。徙河东节度使,进封县公。
典故
吾谋适不用
 
吾谋适可用
   
绕朝赠
 
绕朝赠策
  
相关人物
士会
 
绕朝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九下〈文公·传十三年〉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晋·杜预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己所策以展情。绕朝,秦大夫。」

例句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李白 送羽林陶将本

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杜甫 别苏徯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王昌龄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 卢照邻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高适 送浑将军出塞

典故 
我策三十六
 

《南齐书》卷二十六〈王敬则列传〉~487~
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敬则之来,声势甚盛,裁少日而败,时年七十馀。
典故
孙策

相关人物
孙策
 
曹操(魏武帝)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馀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是时哀绍方彊,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例句

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 罗隐 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

典故
兔园策


《北梦琐言》卷一
宰相冯道,形神庸陋。一旦为丞相,士人多窃笑之。刘岳与任赞偶语,见道行而富顾,赞曰:「新相回顾何也?」岳曰:「定是忘记持兔园册来。」道之乡人在朝者,闻之告道,道因授岳秘书监,任赞授散骑常侍。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童蒙,以是讥之。然兔园册乃徐庾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典故
月入怀中

相关人物
孙坚
 
孙坚夫人(吴氏)
 
孙策


《搜神记》卷十~74~
孙坚夫人吴氏,孕而梦月入怀。已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怀。以告坚曰:「妾昔怀策,梦月入怀;今又梦日,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
典故
仲舒对策
 
仲舒通经

相关人物
董仲舒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例句

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牟融 寄永平友人

述圣鲁宣父,通经汉仲舒。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典故
周黄策略

相关人物
周瑜
 
黄盖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2~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漢語大詞典》:贾生泪(賈生淚)
见“ 贾生涕 ”。
《漢語大詞典》:贾生涕(賈生涕)
汉文帝 时, 贾谊 曾上《治安策》陈政事,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之句。后世遂以“贾生涕”表达忧国伤时的心情。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未作 仲宣 诗,先流 贾生 涕。”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劳收 贾生 泪,强起 屈平 身。” 清 刘汉藜 《运豆行》:“谁人肯下 贾生 泪,封书一奏圣人前。”
《漢語大詞典》:丹枝
丹桂的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唐 齐己 《贻王秀才》诗:“须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 唐 罗隐 《东归》诗:“唯将白髮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参见“ 丹桂 ”。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黄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宋史。卷二六三。窦仪传》:「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黄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宋史。卷二六三。窦仪传》:「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漢語大詞典》:仙桂
(1).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称之为“仙桂”。语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宋 无名氏 《大圣乐·初夏》词:“轻紈举,动团圆素月,仙桂婆娑。”
(2).喻指科举功名。 宋 无名氏 《百字歌·寿张簿》词:“才华拔萃,早宜仙桂高折。”参见“ 仙人桂 ”。
《漢語大詞典》:仙人桂
旧时称举进士为折桂,因以“仙人桂”借指科举功名。 宋 王禹偁 《送鞠评事宰兰溪》诗:“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参见“ 仙桂 ”。
《漢語大詞典》:失桂
指科举落第。 唐 人谓登科为折桂,故称。 唐 卢纶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诗:“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参见“ 折桂 ”。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國語辭典》:昆山片玉(崑山片玉)  拼音:kūn shān piàn yù
比喻稀世珍宝或才能杰出的人。语本《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也作「昆山片玉」。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擢桂
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唐 杜诵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宋 杨万里 《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 印山 三子十一孙,六人擢桂两特恩。”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明年 李昭 知贡,遂擢桂,官至御史中丞。”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國語辭典》:昆玉  拼音:kūn yù
称人兄弟的敬词。《西游记》第四三回:「我且饶你这次:一则是看你昆玉分上;二来只该怪那厮年幼无知,你也不甚知情。」也作「昆玉」。
《國語辭典》:昆玉(崑玉)  拼音:kūn yù
1.昆崙山所产的美玉。用以比喻心志高洁、文章精美或人才杰出。《文选。刘孝标。辩命论》:「琎则志烈秋霜、心贞昆玉。」
2.陆机兄弟生于昆山,后人便以昆玉来敬称别人兄弟。如:「多年不见,不知贤昆玉近来可好?」也作「昆玉」。
《漢語大詞典》:东堂桂(東堂桂)
晋书·郤詵传载: 郤詵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后迁官, 晋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 五代 齐己 《赠孙生》诗:“待折 东堂 桂,归来更苦辛。” 宋 张先 《感皇恩》词:“第名天陛首 平津 , 东堂 桂,重占一枝春。”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词:“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 东堂 桂。”
《漢語大詞典》:东堂策(東堂策)
晋书·挚虞传:“ 武帝 詔曰:‘省诸贤良答策,虽所言殊涂,皆明於王义,有益政道……’詔诸贤良方正直言,会 东堂 策问。”后因以“东堂策”指策试。亦指所对的策文。 唐 颜真卿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诗:“全高 南越 蠧,岂谢 东堂 策。” 前蜀 韦庄 《鄠杜旧居》诗之一:“年年为献 东堂 策,长是芦花别钓磯。”参见“ 东堂 ”、“ 东堂桂 ”。
分類:策试策文
《漢語大詞典》:桂折
(1).桂枝折断。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北周 庾信 《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巴水 幽咽,猿鸣断絶。月落珠伤,春枯桂折。”
(2).折桂。喻登科及第。 唐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诗:“桂折应同树,鶯迁各异年。”参见“ 桂林一枝 ”。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國語辭典》:桂枝  拼音:guì zhī
1.桂木的树枝。汉。刘安〈招隐士〉:「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2.牡桂的枝,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桂》。
3.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枝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漢語大詞典》:桂科
唐 人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或登科,省称“桂科”。 唐 李商隐 《为东川崔从事福谢辟并聘钱启》:“仰观莲幕,俯度桂科,卵翼不自他们,顶踵实非己物。” 唐 杜荀鹤 《辞郑员外入关》诗:“男儿三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江山之秀钟乎人,纯孝高节并其身,掬兹二美,摛为雄文,以之登桂科。”参见“ 桂林一枝 ”。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國語辭典》:桂籍  拼音:guì jí
科举考试登第人员的名籍。宋。徐铉 庐陵别朱观先辈诗:「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漢語大詞典》:片玉
比喻群贤之一。晋书·郤詵传:“﹝ 武帝 ﹞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联游亏片玉,洞照失明鉴。”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书》:“逮夫片玉昇科,兼金列牓,虽登龙羣彦,同戴丘山,而附凤一心,偏投胶漆。”
《漢語大詞典》:芳桂
(1).香桂。 南朝 梁简文帝 《招真馆碑》:“柱削芳桂,岂俟 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无劳 豫章 神拔。” 唐 卢照邻 《五悲文·悲才难》:“巖有芳桂,隰有棠棣。枝巃嵸兮相樛,叶翩翩兮相翳。”
(2).比喻科第功名。 唐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分類:科第功名
《漢語大詞典》:诜枝(詵枝)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因以“詵枝”为颂扬政绩卓著者之典。 唐 罗隐 《寄大理寺徐郎中》诗:“事虽亡显报,理合有阴功。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 雍文华 校辑:“《英华》全唐诗诗末注云:‘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鹿城 主簿 潘好礼 论以美之也。’”
《漢語大詞典》:诜桂(詵桂)
喻练达能干的官吏。 唐 杜牧 《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诗:“七叶 汉 貂真密近,一枝 詵 桂亦徒然。”参见“ 詵枝 ”。
《漢語大詞典》:诜枝(詵枝)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因以“詵枝”为颂扬政绩卓著者之典。 唐 罗隐 《寄大理寺徐郎中》诗:“事虽亡显报,理合有阴功。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 雍文华 校辑:“《英华》全唐诗诗末注云:‘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鹿城 主簿 潘好礼 论以美之也。’”
《漢語大詞典》:青桂
(1).桂树。桂树常绿,故称。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 元光 中,帝起 寿灵坛 ……四面列种软枣,条如青桂,风至自拂堦上游尘。”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青桂羞烈,沉水惭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掇恶名:“ 裴筠 婚 萧楚公 女,言定未几,便擢进士。 罗隐 以一絶刺之,略曰:‘细看月轮还有意,信知青桂近 嫦娥 。’”
(2).香料名。即青桂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鷄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参见“ 青桂香 ”。
《漢語大詞典》:青桂香
香木名。与沈香同出一树。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中:“案此八物(指蜜香、沈香、鷄骨香、黄熟香等)同出於一树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沈香﹝集解﹞引 苏颂 曰:“ 沈怀远 《南越志》云:‘ 交趾 蜜香树,彼人取之,先断其积年老木根,经年其外皮乾俱朽烂,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沈水者,即沈香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
《漢語大詞典》:秦人策
左传·文公十三年:“﹝ 秦伯 ﹞使 士会 。 士会 辞,曰:‘ 晋 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於君,不可悔也。’ 秦伯 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 河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杜预 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后借指马鞭。 唐 杜甫 《别苏徯》诗:“赠尔 秦 人策,莫鞭辕下驹。”
分類:马鞭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绕朝鞭(繞朝鞭)
见“ 绕朝策 ”。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國語辭典》:赠策(贈策)  拼音:zèng cè
策,马鞭。赠策指春秋时代,晋国的随会投奔秦国,晋国害怕他的才能为秦国所用,便用计劝说他回国。秦大夫绕朝为随会送行时以马鞭相赠,并且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表示自己已看穿晋国招回随会的计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后泛指临别时赠送物品或言语,以表明自己的心意。唐。卢照邻〈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诗:「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策
犹言三十六计。 元 方回 《记游自次前韵》:“尔来何止师左次,三十六策走上策。” 林旭 《叔峤印伯居伏魔寺数往访之》诗:“言战言守言迁都,三十六策地则无。”参见“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漢語大詞典》:檀公策
宋书·檀道济传载: 檀道济 足智多谋,随 高祖 北伐,为前锋,屡建战功,后因称征战计策为“檀公策”。 宋 陈与义 《发商水道中》诗:“草草 檀公 策,茫茫 杜老 诗。” 宋 陆游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诗:“酒酣忽作 檀公 策,间道絶出 东关城 。” 元 张翥 《闻归集贤远引奉简一章》诗:“将军每叹 檀公 策,朝士徒悲 穆氏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