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中等
等为
有等
等于
相等
高等
这等
无等
等同
优等
等数
差等
方等
户等
等类
《國語辭典》:中等  拼音:zhōng děng
1.介于上等和下等、高等和初等之间的等级。《周礼。秋官。司仪》:「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镜花缘》第一一回:「此地向来买卖都是大市中等银色,今老兄既将上等银子付我,自应将色扣去。」
2.形容身材不高不矮。如:「中等个儿」。《水浒传》第四○回:「只觉不恁么长,中等身材,敢是有些髭须?」
《漢語大詞典》:等为(等爲)
犹为何。 唐 王维 《哭殷遥》诗:“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分類:等为为何
《國語辭典》:有等  拼音:yǒu děng
1.有的、有些。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如今街市上有等小民,他道俺秀才每穷酸饿醋,几时能勾发迹?」《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等居民,闻得此信,皆来小神庙中,叩头磕脑,叫小神保他。」
2.谢人等候的谦词。
分類:有等有些
《國語辭典》:等于(等於)  拼音:děng yú
相等、相同。如:「行万里路等于读万卷书。」
《國語辭典》:相等  拼音:xiāng děng
相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如此小娘子该配此才郎!况且年貌相等,门阀相当。」
《國語辭典》:高等  拼音:gāo děng
1.高级、高深。如:「高等数学」。
2.考试的等第。上等或高的等级。《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蔡茂》:「徵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却也心里想在学校中相与几个考高等的朋友谈谈举业。」
《國語辭典》:这等(這等)  拼音:zhè děng
如此、这样。《儒林外史》第三回:「为甚到这里,这等大哭起来?」《红楼梦》第六五回:「吓的贾琏酒都醒了,贾珍也不承望尤三姐这等无耻老辣。」也作「这般」。
《漢語大詞典》:无等(無等)
没有等级差别。礼记·内则:“羹食,自诸侯以下至于庶人无等。”
分類:有等等级
《國語辭典》:等同  拼音:děng tóng
将不同的事物视为相同。如:「不能将这两件事等同视之。」
《國語辭典》:优等(優等)  拼音:yōu děng
上等。或于上中下三等之外,更加一等,高于上等的称为「优等」。
《漢語大詞典》:等数(等數)
(1).等级与数量。周礼·秋官·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餼献,饮食之等数与其政治。”
(2).数学上指相等的数。
《國語辭典》:差等  拼音:chā děng
差异等别。如:「宗教中的神对众生的爱是没有差等的。」
《國語辭典》:差等  拼音:cī děng
次序等级。如:「股东大会时,本公司列席人员排位,应依差等排列。」《孟子。滕文公上》:「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漢語大詞典》:方等
佛教语。方正平等,谓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为一切大乘经教的通名。百喻经·师患脚付二弟子喻:“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復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 南朝 梁 惠皎 高僧传·译经上·帛远:“﹝ 法祖 ﹞研味方等,妙入幽微。”《坛经·机缘品》:“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
《漢語大詞典》:户等
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 汉 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 北魏 献文帝 天安 、 皇兴 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 北齐 再施行。 唐高祖 武德 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 武德 九年,又改为九等。 宋太祖 建隆 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 宋仁宗 至和 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 元 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 明 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后遂废止。参阅史记·平準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上五明史·食货志一续文献通考·户口二
《漢語大詞典》:等类(等類)
(1).等级类别。孔丛子·刑论:“中国之教,为内外以别男女,异器服以殊等类。”
(2).同辈;同类。后汉书·陈寔传:“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宋书·卜天生传:“屋后有一大阬,广二丈餘,十人共跳之皆渡,唯 天生 坠阬, 天生 乃取实中苦竹,剡其端使利,交横布阬内,更呼等类共跳,并畏惧不敢。”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稠禪师 ﹞闭户抱金刚足而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
(3).相同,相等。 清 唐甄 潜书·审知:“智力等类,熟知将能;信疑爱怨,熟知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