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勋阶(勳階)
勋官的等级。《南齐书·戴僧静传》:“﹝ 僧静 ﹞勋阶至积射将军,羽林监。”《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夏官不知兵籍,止於奉朝请;六军不主兵事,止於养勋阶。”
《漢語大詞典》:均田
(1).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 贤 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
(2).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2).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漢語大詞典》:月费(月費)
明 代京官除俸金外,按等级每月另给的开支。后亦泛指每月支领的费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京官月费》:“京官俸银之外,别有月费一种,起於前 明 。 明 初诸司隶主騶从, 宣德 间始有纳银免役者,因 杨士奇 言京官禄薄,改名曰柴薪银。 天顺 以来,始以官品崇卑,定立名数,每岁银解户部,在京诸司,则皆出自畿内及 山东 、 山西 、 河南 州县, 南京 诸司,则皆出自南畿,此月费所由来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支领内监月费,执事人匠役餼廩皆隶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月间又有照例的月费,及至有个额外用钱的去处,还是合父母讨,他自己还用添些甚么?”
《漢語大詞典》:三鼎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郑玄 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孟子·梁惠王下》:“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礼》: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2).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2).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漢語大詞典》:六等
(1).六个等级。(1)谓爵位有六级。《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2)谓国君任用官吏分六等级。 汉 贾谊 《新书·官人》:“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廝役。”(3)谓人之品行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等。《孟子·尽心下》“ 乐正子 二之中四之下也” 汉 赵岐 注:“人有是六等, 乐正子 能善能信,在二者之中、四者之下也。”
(2).指圭上所画的色彩为六行。《礼记·杂记下》:“《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 孔颖达 疏:“三采,朱、白、苍也。六等,六行也。谓画上三色,每色为二行,是三采六等。”
(2).指圭上所画的色彩为六行。《礼记·杂记下》:“《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 孔颖达 疏:“三采,朱、白、苍也。六等,六行也。谓画上三色,每色为二行,是三采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