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0,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位居
顶戴
均分
等类
官序
九等
石兽
八命
差次
横列
下品
超等
入品
常科
常等
《漢語大詞典》:位居
在一个等级标准中占有或维持一个相对位置。例如:全班位居第一。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國語辭典》:均分  拼音:jūn fēn
平均分摊。如:「这次聚餐费用由公司同仁均分。」《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顾三郎一夥,重泊船于芦苇丛中,将所得利物,众人十三分均分。」
《漢語大詞典》:等类(等類)
(1).等级类别。孔丛子·刑论:“中国之教,为内外以别男女,异器服以殊等类。”
(2).同辈;同类。后汉书·陈寔传:“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宋书·卜天生传:“屋后有一大阬,广二丈餘,十人共跳之皆渡,唯 天生 坠阬, 天生 乃取实中苦竹,剡其端使利,交横布阬内,更呼等类共跳,并畏惧不敢。”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稠禪师 ﹞闭户抱金刚足而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
(3).相同,相等。 清 唐甄 潜书·审知:“智力等类,熟知将能;信疑爱怨,熟知卒用。”
《漢語大詞典》:官序
官吏的等级次第。 宋 赵升 朝野类要·陞转:“改官,谢恩,则换承务郎以上官序,谓之京官。”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流品澄清官序肃,稂莠不许侵嘉禾。”
《漢語大詞典》:九等
(1).九个等级。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灋,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 郑玄 注:“九等,騂刚、赤緹之属;征,税也。”汉书·古今人表序:“因兹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略要云。”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九等:“九等: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2).九种类别。逸周书·本典:“士有九等,皆得其宜,曰材多。” 朱右曾 校释:“九等:忠、信、敬、刚、柔、和、贞、固、顺。”
《漢語大詞典》:石兽(石獸)
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济南 平陵城 北石兽,一夜中忽移在城东南 善石沟 ,上有狼狐千餘迹随之,迹皆成路。”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 汉 代而有之矣。” 元 赵孟俯 《岳鄂王墓》诗:“ 鄂王 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碑碣石兽:“ 唐 律,诸毁人碑碣及石兽者,徒一年。”
《漢語大詞典》:八命
(1).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周礼·春官·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周礼·春官·大宗伯》:“八命作牧。” 郑玄 注:“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於诸侯。”
(2).泛指朝廷重臣。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曾祖 雅 ,位登八命。”
(3).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 郑玄 注:“国之大事,待蓍龟而决者有八,定作其辞於将卜,以命龟也。 郑司农 云:‘征,为征伐人也;象,谓灾变云物,如众赤鸟之属,有所象似……与,谓予人物也;谋,谓谋议也;果,谓事成与不也;至,谓至不也;雨,谓雨不也;瘳,谓疾瘳不也。’”
《國語辭典》:差次  拼音:chā cì
分别等级或轻重次序。《汉书。卷三。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位,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南朝梁。王琰《冥祥记。赵泰》:「故开经法,七日之中,随本所作善恶多少,差次免脱。」
《國語辭典》:横列(橫列)  拼音:héng liè
1.平行排列。如:「一本本的书横列在架上,显得十分整齐。」
2.与直排相对。如:「乐队成三横列吹奏出场。」
《國語辭典》:下品  拼音:xià pǐn
1.品质最差或等级最低者。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君看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东京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若有不认得柳七者,众人都笑他为下品,不列姊妹之数。」
2.魏晋九品中正制,品第最下的势族。《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國語辭典》:超等  拼音:chāo děng
高出正常等级以上。《管子。法禁》:「以和亲于民,故莫敢超等踰官,渔利苏功,以取顺其君。」
《漢語大詞典》:入品
(1).列入某种等级。多指达到一定的标准规格。 郑珍 《论诗示诸生》诗:“君看入品花,枝干必先异。”
(2).犹入流。旧指九品外的官员进入九品。 宋 岳珂 愧郯录·官品不分别:“本朝杂压之制,杂流伎术等官,皆入品,下而寺监之吏,凡未出官而先给告者,亦通谓之入品。”
《漢語大詞典》:常科
(1).通常的规格;普通的等级。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南部斩首获生,计功受赏如常科。”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 彰 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旧唐书·刘兰传:“刑典自有常科,何至於此!” 宋 王安石 《敕牓交趾》:“爵禄赏赐,当倍常科。”
(2).谓一般科第。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 高适 诗评语:“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然则今之取士宜如何?曰常科之外,宜开特科。”
《漢語大詞典》:常等
(1).普通的等级。 唐 白居易 《李愬赠太尉制》:“虽加常等,未表殊恩。”
(2).一般;寻常。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每修饮饌,不炽火而俄顷自熟,香洁异於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