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十望
唐 开元 中,定州的等级,除京师附近的四州为四辅外,其余依次为:六雄,十望,十紧及其他上、中、下州。十望,指 宋 、 亳 、 滑 、 许 、 汝 、 晋 、 洺 、 虢 、 卫 、 相 等十州。旧唐书·韦处厚传:“及 处厚 秉政,復奏置六雄、十望、十紧、三十四州别驾以处之,而清流不杂,朝政清肃。”参阅通典·职官十五
《漢語大詞典》:三估
指区分书体价值的三种等级。 唐 张怀瓘 《书估》:“然文质相沿,立其三估;贵贱殊品,置其五等。三估者,篆、籀为上估, 钟 ( 钟繇 )、 张 ( 张芝 )为中估, 羲 ( 王羲之 )、 献 ( 王献之 )为下估。”
《漢語大詞典》:均守
谓诸侯按照等级各守其封土。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孙诒让 正义:“书·舜典伪 孔 传云:‘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均之’者,谓若大司徒建五等爵土之差,爵尊则地大,爵小则地小;均平之,使各守其境土也。”
《國語辭典》:军衔(軍銜)  拼音:jūn xián
军人军职等级的头衔。如元帅、上将、中将、少将等。
《漢語大詞典》:末甲
(1).前锋部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吾末甲劲,本甲不断。”
(2).科举制度,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宋史·宗泽传:“﹝ 泽 ﹞登 元祐 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寘末甲。”
《漢語大詞典》:题叙(題叙)
(1).谓按等级或勋劳奏请给予晋升或其他奖励。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旦念介]捷报贵府老爷 闕 ,以助餉有功,蒙经略 袁 特本题叙,奉圣旨高封 尚义君 。”
(2).相当于戏剧中的“序幕”,用于长篇小说的开端,交代故事背景。如 柳青 的《创业史》第一部题叙。
《國語辭典》:特等  拼音:tè děng
特别高的等级。
《國語辭典》:分级(分級)  拼音:fēn jí
按一定的标准,分出等级。如:「水果的分级包装」、「电影的分级制度」。
《國語辭典》:级别(級別)  拼音:jí bié
等第的区别。如:「钻石按照切工、重量、明亮度等分成好几种级别,价格也因而不同」。
《漢語大詞典》:诡产(詭産)
宋 代役法规定,按当役人户田产多少定等级,缴纳代役钱。有些人户就将田产分散托名诡寄于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的官户名下,这些资产称“诡产”。 宋 叶适 《役法》:“而近世浅夫庸人之论,不过仇疾於官户,诛抉於诡产,其説有自宰执而与编户齐役者矣,而诡产徧天下,其弊安可絶?且不咎州县之以差保正副长困民,而区区然姑欲治官户诡产,何哉?”
《國語辭典》:超级(超級)  拼音:chāo jí
超出一般等级。如:「这支球队是一支超级强队,很有冠军相。」
《漢語大詞典》:差秩
等级次序。孔丛子·论〈书〉:“高山五岳定其差秩,祀所视焉。”
《漢語大詞典》:词级(詞級)
词臣的等级。 宋 王圭 《谢知制诰启》:“偶滥偕於计吏,几躐先於词级。” 宋 强至 《上钱塘郑寺丞状》:“较艺禁扃,赐科词级;试才剧邑,休有美声。”
分類:词臣等级
《漢語大詞典》:七品茶
(1).七个等级的茶。 宋 梅尧臣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诗:“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絶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一日尝一甌,六腑无昏邪。”
(2). 金 曾规定,七品官以上,其家方许饮茶。见金史·食货志四。后因称茶叶为“七品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花浮小盏三投酒,乳拨深炉七品茶。’人疑‘七品’当是‘七椀’之误。余曰:非也。 金 人七品官才许饮茶,事见金史。”
《漢語大詞典》:上上乘
等级最高的。 清 黄景仁 《黄山寻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云作》诗:“大觉上上乘,立脚宜坚牢。”
分類: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