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入木
(1).指雕板刻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附录:“余因反覆沉思其致误之由,殊不可得,嗣取钞刻各本,刻意推研,乃知 卢氏 所得 叶石君 本,据以入木。”
(2).入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荆州 天崇寺 僧 智灯 常持《金刚经》, 贞元 中,遇疾死,弟子启手足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却活。” 明 李贽 《豫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参见“ 入殮 ”。
(3).喻书法笔力劲健。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参见“ 入木三分 ”。
《國語辭典》:入殓(入殮)  拼音:rù liàn
把尸体放进棺中。《儒林外史》第六回:「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红楼梦》第六三回:「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
《國語辭典》:入木三分  拼音:rù mù sān fēn
晋朝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版,墨迹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笔力遒劲。后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精到生动。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國語辭典》:怒张(怒張)  拼音:nù zhāng
1.书法笔力雄健。宋。米芾 海岳名言:「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2.波涛汹涌、气势壮盛。宋。王安石 送张宣义之官幕诗:「唯有西兴渡,灵胥或怒张。」
《漢語大詞典》:神俊
(1).形容鹰、马等雄健英武。 唐 杜甫 《画鹘行》:“写此神俊姿,充君眼中物。” 宋 范镇 《东斋纪事》卷四:“其家多养鹰鶻,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 清 黄景仁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知君气类极神俊,嗟彼雉兔何聊生。”
(2).亦作“ 神儁 ”。形容人才智卓越超群。晋书·艺术传·鸠罗摩什:“ 西域 诸国咸伏 罗什 神儁,每至讲説,诸王皆长跪坐侧,令 罗什 践而登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右军 ﹞叹 林公 ‘器朗神儁’。”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序:“生而神俊,必为美器。”
(3).形容文章、书法笔力雄健。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四:“然 张颠 自言,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观 公孙大娘 舞剑器而得神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 宋 文章家尤多, 老欧 之雅粹, 老苏 之苍劲, 长苏 之神俊,而古作甚不多见。”
《國語辭典》:苍老(蒼老)  拼音:cāng lǎo
1.形容声音或外貌的老态。如:「自从他生病以后,看起来很苍老。」「电话那头的声音听起来很苍老,他年纪应该不小了。」
2.字画用笔雄健、老练。如:「这幅画用笔苍老,当非新手所画。」
《國語辭典》:媚骨  拼音:mèi gǔ
比喻奉承阿谀的品格。如:「为人宜直道而行,岂可屈膝媚骨?」
《國語辭典》:苍郁(蒼鬱)  拼音:cāng yù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如:「徜徉在苍郁森林里,让人为之心旷神怡。」
《漢語大詞典》:古钗(古釵)
(1).古人用的钗。 唐 张籍 《古钗叹》:“古釵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復得。” 唐 陆龟蒙 《袭美以紫石砚见赠以诗迎之》:“霞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釵头。”
(2).亦作“ 古釵脚 ”。比喻书法笔力遒劲。 唐 韦续 《书品优劣》:“ 李阳冰 书似古釵倚物,力有万夫。” 宋 周越 《法书苑》:“ 颜鲁公 与 怀素 同学草书於 鄔兵曹 ,或问曰:‘ 张长史 见 公孙大娘 舞剑器,始得低昂回翔之状, 兵曹 有之乎?’ 怀素 以古釵脚对。”
《漢語大詞典》:遒文
笔力雄健的文章。晋书·文苑传赞:“ 子安 、 太冲 ,遒文綺烂; 袁 、 庾 、 充 、 愷 ,縟藻霞焕。”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遒文丽藻,方驾 曹 王 ;英跱俊迈,联横 许 郭 。”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雄才广度,散琬琰于胸怀;逸气遒文,运风霜于掌握。”
《漢語大詞典》:倦笔(倦筆)
谓写作者无心经营,故笔力不健。 宋 陆游 《秋雨初霁试笔》诗:“墨入红丝点漆浓,閒将倦笔写秋容。”
《漢語大詞典》:鹰跱(鷹跱)
形容笔力遒劲。 汉 蔡邕 《篆势》:“体有六篆,妙巧入神……扬波震激,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南朝 梁元帝 《上东宫古迹启》:“窃以鸞惊之势,既闻之於 索靖 ,鹰跱之巧,又显之於 蔡邕 。”
分類:笔力遒劲
《漢語大詞典》:遒峻
指笔力雄健超拔。 宋 司马光 《述〈国语〉》:“故其辞语繁重,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 宋 欧阳修 《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 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河东集:“笔善折,故常语皆遒峻,然不应若是之费墨也。”
《漢語大詞典》:骨梗
(1).刚直。宋书·孔觊传:“ 覬 少骨梗有风力。”北齐书·王琳传:“窃以朝市迁贸,传骨梗之风;歷运推移,表忠贞之跡。”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粉饰者见赏,则闇修者弗庸;迎合者受知,则骨梗者蒙弃。”
(2).形容笔力刚劲。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江僧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
《漢語大詞典》:虿尾书(蠆尾書)
谓笔力遒劲的书法。
《漢語大詞典》:峻利
(1).猛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大戟:“北方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2).形容笔力刚劲雄健。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唐 画龙图……云气腾涌,墨浪如臂大,笔蹟圆劲沉着如印,一鳞如二尺盘大,不知当时用何笔,如此峻利。”
(3).锐利。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三:“没有枪械的人感到一种空虚,他们开始聚拢一些峻利可以抛击的石块在身边。”
《漢語大詞典》:遒整
谓书画诗文的笔力刚健严整。 明 李东阳 《明故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黎公先生行状》:“有《龙峰集》若干卷,楷法遒整。” 清 黄景仁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一路题诗到海南,定比来时更遒整。”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沈鹿坪师:“公生平所作制艺,不下数千首,诗古文辞,亦遒整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