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竺僧
僧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有沙门竺僧 朗 ,少事 佛图澄 ,硕学渊通,尤明气纬。”
分類:僧侣
《骈字类编》:中竺
元 王逢 题心觉元上人观露轩 上人吾邻人,趺坐中竺岭。
《骈字类编》:五竺
湘山野录景祐中景灵宫锯庸解木木既分中有虫镂文数十字如梵书旁行之状因进呈仁宗遣都知罗崇勋译经润文使夏英公竦诣传法院特诏开堂导译冀得祥异之语以忏国独惟净焚天香导译踰刻方曰五竺无此字不通辨译左珰怒净曰某等幸若蠹文稍可笺辨诚教门之殊光恐异日彰谬妄之迹虽万死何补竟不能屈
《骈字类编》:下竺
元 马臻 湖楼夜坐 钟声传下竺,梅信失西溪。
《漢語大詞典》:竺教
佛教。 宋 李纲 《次韵上元宰胡俊明蒋山勤老唱和古风》:“竺教流传入中土,以相求之无自可。”
分類:佛教
《漢語大詞典》:竺土
指 天竺国 。指古 印度 。 唐 希迁 《参同契》:“ 竺土 大僊心,东西密相付。”
分類:天竺印度
《漢語大詞典》:竺典
佛教经典。 明 袁宗道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道德》《南华》以及竺典亦多涉猎,挥麈援毫,往往有效。” 明 袁宗道 《寄三弟书》:“自弟出京后,此女能通竺典,诵《金刚经》时有问答,皆出意外。” 明 寂灯 《小除夜示学人》诗:“竺典当尊重,凡情莫浪攀。”
《国语辞典》:天竺书(天竺书)  拼音:tiān zhú shū
1.古称印度的著作。《开元释教录》卷九:「本既梵人,善闲天竺书语。」
2.古印度文字。
《骈字类编》:石竺
明一统志石竺山在福州府福清县西十四里
《漢語大詞典》:南天竺
(1).南部 印度 。 印度 古称 天竺国 ,分东、南、西、北、中五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自 新头河 至 南天竺国 ,迄於 南海 ,四万里也。” 唐 李白 《僧伽歌》:“此僧本住 南天竺 ,为法头陀来此国。”
(2).灌木名。 宋 陆游 《新寒》诗:“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 元 李衎 《竹谱详录》卷七:“蓝田竹,在处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而颇类竹……世传以为子碧如玉,取 蓝田 种玉之义,故名。或云:此本自 南天竺国 来,自为南天竺,人讹为蓝田竹。”
(3).曲名。参阅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表
《國語辭典》:竺经(竺經)  拼音:zhú jīng
佛经。唐。李洞 将之蜀别友人诗:「若遇多吟友,何妨勘竺经。」
《漢語大詞典》:竺国经(竺國經)
佛经。因出 天竺国 ,故名。 宋 林景熙 《梦中作》之二:“一抔自筑珠丘土,双匣犹传 竺国 经。”亦省作“ 竺经 ”。 唐 李洞 《将之蜀别友人》:“若遇多吟友,何妨勘 竺 经。”
分類:佛经天竺
《漢語大詞典》:五天竺
指古 印度 。古代 印度 的区域分为 东天竺 、 南天竺 、 西天竺 、 北天竺 、 中天竺 五大部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西藏 ﹞在 五天竺 之东,非古佛国也。”亦省作“ 五天 ”。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故能 五天 重跡,百 越 稽首。” 宋 林逋 《诗魔》:“此魔降不得,珎重 五天 人。”
《漢語大詞典》:灵竺(靈竺)
佛地。 天竺 为佛教诞生地,故称。 清 魏源 《白岳东岩》诗:“ 天门 抱穹崖,天閫开灵竺。”题下自注:“ 东天门 以内, 真武 香币走四方,观宇塞巖穴,无復溪山真面。”
《骈字类编》:金竺
谢廷赞黄山赋登汪川之壶山挹同姓之芝兰入石壁之精舍忆康乐之赠言呈次即梦鸟之宅唐模比二龙之渊潜川景天官忠悯之莭溪南在黄罗金竺之间
《国语辞典》:竺法兰(竺法兰)  拼音:zhú fǎ lán
人名。东汉中天竺(今中印度)人,生卒年不详。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到中国,住白马寺与迦叶摩腾合译四十二章经。是中国佛经传译之始。然其人其事具不见道安、僧佑经录,故近世学者多所持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