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9,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端倪
端拱
端明
多端
两端
端合
端阳
端正
端午
履端
台端
端如
端溪
端门
大端
《國語辭典》:端倪  拼音:duān ní
1.事情的头绪。《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2.推寻事物的本末终始。唐。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國語辭典》:端拱  拼音:duān gǒng
端坐拱手。比喻古圣王无为而天下治。《魏书。卷七七。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隋。杨广〈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漢語大詞典》:端明
(1).正直聪明。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宋文帝 端明临朝,鉴赏无昧。” 唐 元结 《吕公表》:“故名不异俗,跡不矫时,内含端明,外与常规,其大雅君子,全於始终者耶。”
(2).犹神明。 清 钱谦益 《〈古史谈苑摘录〉后记》:“昔者吾夫子授端明之命而作春秋。”
(3).古宫殿名。一为 后唐庄宗 同光 二年改 解卸殿 为 端明殿 ,设端明殿学士。二为 宋仁宗 明道 二年改 承明殿 为 端明殿 ,复设端明殿学士。因用作端明殿学士的代称。 宋 苏辙 《祭亡兄端明文》:“以家饌酒果之奠,致祭於亡兄端明 子瞻 之灵。”
《國語辭典》:多端  拼音:duō duān
1.事务繁杂,或指一人担任多项职务。《史记。卷三○。平准书》:「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耗废。」
2.繁多、杂乱。晋。傅玄 吴楚歌:「云无期兮风有止,思多端兮谁能理?」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四:「内官因有此家产,所以贪婪无厌,奸弊多端。」
《國語辭典》:两端(兩端)  拼音:liǎng duān
1.事情的始终、本末。《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犹豫不定的态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3.两个极端,即过与不及。《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漢語大詞典》:端合
应当;应该。 张伯驹 《续洪宪纪事诗》之八七:“青史千秋谁得似,阿爹端合比 桓温 。”
分類:应当应该
《國語辭典》:端阳(端陽)  拼音:duān yáng
端午节的别称。因端午的「午」属阳数,故也称为「端阳」。参见「端午」条。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雄黄酒》:「每至端阳,自初一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分類:端午
《國語辭典》:端午  拼音:duān wǔ
农历五月五日。参见「端五」条。《谈徵。事部。端午》:「端午者,淮南斗五月建午。说文,午,牾也,五月阳极,阴气仵逆阳冒地而出也。五月午时,正阴阳冲会之时,所以谓之端午。」
《國語辭典》:端正  拼音:duān zhèng
1.不歪斜、不邪曲。《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2.停当。《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船上人打点端正,才要发号开船,只见李氏慌对杨公说:『不可开船!……』」
3.准备。《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过了几时,陈祈端正起赎田的价银,径到毛烈处取赎。」
《國語辭典》:端午  拼音:duān wǔ
农历五月五日。参见「端五」条。《谈徵。事部。端午》:「端午者,淮南斗五月建午。说文,午,牾也,五月阳极,阴气仵逆阳冒地而出也。五月午时,正阴阳冲会之时,所以谓之端午。」
《國語辭典》:履端  拼音:lǚ duān
1.推算日历的起点。《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
2.正月、元旦。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
3.皇帝即位之初改元。《晋书。卷二。景帝纪》:「履端初政,宜崇玄朴。」
4.泛指一切事物的开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馀于总乱。」
《國語辭典》:台端(臺端)  拼音:tái duān
1.唐代侍御史之称。
2.古代对官吏的尊称,今为对人的敬称。用在平辈之间,或机关发给个人的函件上,犹言尊处、尊驾或阁下。
分類:敬辞
《漢語大詞典》:台杂(臺雜)
唐 宋 时御史台台院知杂事侍御史。主持台中事务,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旧唐书·王播传:“岁中,迁工部郎中,知臺杂,刺举纲宪,为人所称。”宋史·谢泌传:“ 太宗 问:‘何官騶道严肃,都人畏避?’有以臺杂对者。即授 泌 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都御史古称:“臺杂即臺端也。”
《漢語大詞典》:端如
犹端然。庄重貌。 宋 范成大 《大所后堂南窗负暄》诗:“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
分類:庄重
《國語辭典》:端溪  拼音:duān xī
地名。在广东省高要县东南烂柯山西麓,产砚石。
《國語辭典》:端门(端門)  拼音:duān mén
宫殿的正门。《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
《國語辭典》:大端  拼音:dà duān
大抵、大概。《西游记》第三七回:「满朝官不能知,你年幼亦无分晓,禁你入宫,关了花园,大端怕漏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