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虚烦(虚煩)
(1).空虚烦躁。 汉 枚乘 《七发》:“临 朱汜 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莫离散而发曙兮,内存心而自持。”
(2).中医谓热性病后期或外感病经过汗、吐、下后,馀热未清,胸中烦热,睡眠不宁等现象是虚火内扰,称为“虚烦”,属虚热症。
《漢語大詞典》:发空(發空)
(1).感到空虚。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刚才,立在 中海 的桥上;现在,与个熟人坐在屋里;变动的急剧,使他心中发空;同时也发着些热气。”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九段:“只有在大风大雨的黑夜,半夜惊醒,她忽然会想:‘也许他早死在 日本 人手里了!’心里一阵发空,搂着孩子悄悄哭了。”
(2).指里面没有人。 峻青 《黎明的河边·看喜》:“栏里也有牛,囤子里也有粮食,可是,屋子里却总是发空。”
分類:里面空虚
《國語辭典》:浮脆  拼音:fú cuì
1.声音轻浮薄脆。宋。苏轼〈舟中听大人弹琴〉诗:「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清。朱孝纯〈去渝州作〉诗:「平羌江水去如奔,浮脆笙簧伤耳根。」
2.比喻虚浮、虚幻。宋。胡舜陟〈感皇恩。乞得梦中身〉词:「光景如梭,人生浮脆。」宋。陈宓〈东湖四咏〉诗:「人生苦浮脆,乃过金石坚。」
《漢語大詞典》:寂漠
(1).同“ 寂寞 ”。空虚。《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 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
(2).同“ 寂寞 ”。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 ,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3).同“ 寂寞 ”。清静;恬淡。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 梁 僧顺 《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4).同“ 寂寞 ”。冷落;凄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漢語大詞典》:浮论(浮論)
空虚不实的言论。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羣辈之躁聚势门,欲以浮论笼驾主司者。”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虚文相挻,浮论相倚。”
《漢語大詞典》:饥虚(饑虚)
(1).犹饥荒。飢,通“ 饥 ”。《后汉书·左雄传》:“今 青州 飢虚,盗贼未息,民有乏絶,上求稟贷。”
(2).谓腹中空虚而飢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飢虚,起行盗食。”
腹中空虚而飢饿。饥,通“ 飢 ”。喻指殷切期待,如飢似渴。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贤者诚难测度!孤谓君将不能来,而远自屈,诚副饥虚之心。”
《國語辭典》:泡沫  拼音:pào mò
聚在一堆的许多小气泡。如:「肥皂水经搅拌后会产生许多泡沫。」
《漢語大詞典》:泡沫塑料
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用树脂经过机械搅拌发泡或加入起泡剂制成。《花城》1981年第5期:“一团团大小不等的泡沫从上游漂浮而来,厚厚的,十来厘米,像一块块白色的泡沫塑料。”
《國語辭典》:悾悾  拼音:kōng kōng
1.无知的样子。《论语。泰伯》:「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2.诚恳的样子。《后汉书。卷五七。刘瑜传》:「臣悾悾推情,言不足采。」
《漢語大詞典》:空漠
(1).旷远的沙漠。 宋 蔡襄 《胡雁》诗:“胡雁畏空漠,羣飞嚮州渚。”
(2).指广阔寂静的天空。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缝补一时后停止,仰头凝视空漠。”
(3).空虚寂寞。 郭沫若 《星空·苦味之杯》:“为什么要离开你温暖的慈母之怀,来在这空漠的冷酷的世界?” 何其芳 《哀歌》:“让我们离开那高大的空漠的古宅吧。”
(4).空洞浮泛。 黄远庸 《最近之政局》:“交涉中两方面皆不许进兵之说,此语太空漠,不能决定允否。” 郭沫若 《蒲剑集·纪念碑性的建国史诗之期待》:“无限宝贵的时间和精神,多在焦躁的无为中,空漠的论辩中,不着边际的空想与虚荣中消耗了,那是多么的可惜。”
《漢語大詞典》:虚乏
(1).空虚缺乏。南史·徐孝嗣传:“时连年 魏 军动,国用虚乏, 孝嗣 表立屯田。”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时兵火凋残之际,库府虚乏,难以成事。”
(2).指身体亏损、虚弱。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一札子》:“缘臣疾患累日,气血虚乏,头目昏眩,不能久立,不得久侍天颜。” 宋 苏轼 《与米元章书》之二:“两日来,疾有增无减,虽迁闸外风气稍清,但虚乏不能食,口殆不能言也。”
《漢語大詞典》:击虚(擊虚)
乘敌之空虚而进攻。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分類:空虚进攻
《漢語大詞典》:养虚(養虚)
培养空虚之性。《齐丘子·道家九·俭化》:“俭于听,可以养虚。”参见“ 养空 ”。
分類:培养空虚
《漢語大詞典》:养空(養空)
涵养空灵的心性。 汉 贾谊 《鵩鸟赋》:“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汉书·贾谊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道家养空虚,若浮舟也。”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漢語大詞典》:虚邑
(1).空虚之邑。易·升:“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孔颖达 疏:“若升空虚之邑也。”
(2).名义上的封邑。封君在这些封地上没有征收赋税的经济权。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阶为特进,勋为上柱国,爵为 清边郡王 ,食虚邑自三百户至三千户,真食五百户终焉。”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司封失典故:“旧学士待制食邑千五百户以上,每遇恩则加实封。若虚邑五百者,其实加封二百;虚邑三百二百者,实加封一百。今復不然,虽前执政亦只加虚邑三百耳。故侍从官多至实封百户即止。”
墟落,村落。 宋 朱熹 《安溪书事》诗:“清溪流不极,夕雾起嵐阴。虚邑带寒水,悲风号远林。”
《國語辭典》:悬虚(懸虛)  拼音:xuán xū
1.言语空洞怪诞,使人难以相信。如:「你说的也太悬虚了。」也作「悬乎」。
2.凌空。如:「坐著缆车,虽有深渊,也能在须臾间悬虚而过。」
《國語辭典》:虚弱(虛弱)  拼音:xū ruò
1.身体亏损衰弱。《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总是你身子生的虚弱,经不得劳碌,著不得气恼。」
2.国势兵力薄弱。《三国演义》第八回:「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