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钟仪楚奏(钟仪楚奏)  拼音:zhōng yí chǔ zòu
春秋时楚人钟仪为晋所囚,仍戴南冠。晋侯与之琴,仍演奏楚国一带的音乐。见《左传。成公九年》。后以喻即使在被俘与逼迫中,仍不忘本。
分类:秋时钟仪
《国语辞典》:一雨成秋  拼音:yī yǔ chéng qiū
初秋时,暑气未退,忽然下阵雨,便成凉爽的秋天。
《国语辞典》:易牙蒸子  拼音:yì yá zhēng zǐ
春秋时齐桓公好美味,内侍易牙善于烹调,相传他为了讨好桓公,曾杀了自己的儿子蒸好后献给齐桓公享用。见《韩非子。二柄》。
《国语辞典》:以谐秦晋(以谐秦晋)  拼音:yǐ xié qín jìn
春秋时代秦晋两国交好,世世约为婚姻。以谐秦晋指缔结婚约。唐。蒋防《霍小玉传》:「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
《国语辞典》:馀桃啖君(馀桃啖君)  拼音:yú táo dàn jūn
春秋时弥子瑕受卫君宠爱,将吃剩的桃子给卫君吃。卫君说:「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后来弥子瑕的姿色衰退,不再受宠,得罪卫君,卫君说:「尝啖我以馀桃」。弥子瑕的行为没有什么改变,以前受到称赞,后来却受到罪过,全是因为对方爱憎的心理不同。典出《韩非子。说难》。后以馀桃指男色。馀桃啖君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国语辞典》:翳桑饿人(翳桑饿人)  拼音:yì sāng è rén
春秋时,晋国灵辄于翳桑挨饿,赵盾给他食物并接济其母。后灵辄成为灵公卫士,灵公欲杀赵盾,灵辄便倒戟相抗,使赵盾得免于难。见《左传。宣公二年》。后用以称一饭之恩必报的人。
《国语辞典》:卞严子(卞严子)  拼音:biàn yán zǐ
人名。指春秋时代勇士卞庄子。参见「卞庄子」条。
《国语辞典》:伯子牙  拼音:bó zǐ yá
春秋时善鼓琴者伯牙。参见「伯牙」条。《文选。枚乘。七发》:「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國語辭典》:自同寒蝉(自同寒蟬)  拼音:zì tóng hán chán
自比寒天的蝉而不作声。比喻沉默不语。《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国语辞典》:筦子  拼音:guǎn zǐ
1.春秋时管夷吾。参见「管夷吾」条。
2.书名。学者辑录管子学说而成。参见「管子」条。
《国语辞典》:卑梁之衅(卑梁之衅)  拼音:bēi liáng zhī xìn
卑梁,春秋时楚吴接境的城邑。卑梁之衅指吴楚边邑两处女争桑,卑梁人伤吴国处女,因而引起争端,导致两国交战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后指因细故而引起冲突。
《国语辞典》:苞茅不贡(苞茅不贡)  拼音:bāo máo bù gòng
春秋时齐国以楚国不向周朝入贡苞茅为藉口,出兵攻打楚国的故事。典出《左传。僖公四年》。
《国语辞典》:崩城之哭  拼音:bēng chéng zhī kū
春秋时齐大夫杞梁为国战死,其妻哭尸于城下,哀感动人,城为之崩的故事。见汉。刘向《列女传。卷四。齐杞梁妻》。
《国语辞典》:盗蹠颜渊(盗蹠颜渊)  拼音:dào zhí yán yuān
盗蹠,古代的大盗。颜渊,春秋时孔子的学生,是当时的贤者。盗蹠颜渊后用为好人与坏人的代称。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蹠颜渊。」
《国语辞典》:道德真经(道德真经)  拼音:dào dé zhēn jīng
春秋时老聃所撰老子的别名。参见「老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