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禹穴  拼音:yǔ xuè
地名:(1)在浙江省绍兴县宛委山,相传为禹藏书之所。也称为「禹井」。(2)在陕西省洵阳县东,相传禹决汉水时居此。
《漢語大詞典》:舜禹
虞舜 和 夏禹 的并称。《论语·泰伯》:“巍巍乎, 舜 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史记·五帝本纪:“自 黄帝 至 舜 禹 ,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晋书·元帝纪:“愿陛下存 舜 禹 至公之情,狭 由 巢 抗矫之节。”
分類:虞舜夏禹
《漢語大詞典》:禹汤(禹湯)
夏禹 和 商汤 。后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勃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晋书·安帝纪:“自顷国难之后,人物彫残,常所供奉,犹不改旧,岂所以视人如伤, 禹 汤 归过之诫哉!” 明 刘基 《咏史》诗之一:“六雄糜沸扰天纲,天下嗷嗷望 禹汤 。” 清 顾炎武 《晋王府》诗:“定知慈俭理,得占 禹 汤 齐。”
《漢語大詞典》:神禹
夏禹 的尊称。庄子·齐物论:“无有为有,虽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门津》诗:“ 大河 三门 险, 神禹 万世功。” 明 高启 《石射堋》诗:“疑是 神禹 治水时,来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犊儿矶水府寺宿》诗:“ 神禹 昔驱水,鸿濛万灵奔。”
分類:夏禹尊称
《國語辭典》:大禹  拼音:dà yǔ
世人对夏禹的美称。参见「夏禹」条。《书经。大禹谟》:「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分類:大禹夏禹
《国语辞典》:禹贡(禹贡)  拼音:yǔ gòng
《书经》夏书的篇名。载山川道里之远近及物产之所宜。
《國語辭典》:禹迹(禹跡)  拼音:yǔ jī
1.夏禹治水,足迹遍历中国,故以禹迹为中国的代称。《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2.夏禹的功业。北周。庾信《周宗庙歌。皇夏》:「功参禹迹,德赞尧门。」唐。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何言禹迹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漢語大詞典》:禹功
指 夏禹 治水的功绩。左传·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 ,吾其鱼乎!” 清 戴名世 《杨维岳传》:“践土而思 禹 功,食粟而思 稷 德。”
《漢語大詞典》:邓禹
(2-58)东汉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新莽败亡后投刘秀,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拜大司徒。不久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却屡败于赤眉军,至全军覆没。刘秀统一全国后,被封为高密侯。明帝时,追念开国功臣功绩,将二十八名功臣图画于洛阳南宫云台,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居首。
《国语辞典》:夏禹  拼音:xià yǔ
姓姒氏,号禹。夏代开国的君主,在位八年。颛顼之孙,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也称为「夏后氏」。
《漢語大詞典》:禹门(禹門)
(1).即 龙门 。地名。在 山西 河津县 西北、 陕西 韩城县 东北。相传为 夏禹 所凿,故名。 唐 黄滔 《水殿赋》:“截通 魏国 之路,凿改 禹门 之水。” 前蜀 韦庄 《柳谷道中作却寄》诗:“心如岳色留 秦 地,梦逐 河 声出 禹门 。” 明 何景明 《画鱼》诗:“ 禹门 天池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
(2).即 龙门 。指科举试场。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明 范受益《寻亲记·劝勉》:“倚门望你身脱白,须作禹门惊雷客。”
《漢語大詞典》:禹稷
指 夏禹 与 后稷 。 夏禹 后稷 受 尧 舜 命整治山川,教民耕种,称为贤臣。孟子·离娄下:“ 禹 稷 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孔子 贤之。”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夫能御驥騄者,必 王良 也;能臣 禹 、 稷 、 皋陶 者,必 尧 舜 也。”
《国语辞典》:贡禹(贡禹)  拼音:gòng yǔ
人名。(西元前124~前44)字少翁,西汉琅琊人。以明经絜行,徵为博士,元帝时官至御史大夫。
《國語辭典》:禹甸  拼音:yǔ diàn
夏禹时,分中国为九州,称为「禹甸」。语出《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后作为中国的代称。宋。方夔〈苦热〉诗五首之一:「谁是苍生霖雨手,普将禹甸酿西成。」
《分类字锦》:尧禹(尧禹)
荀子为尧禹则常愉佚为工匠农贾则常烦劳
分类:偶字